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王拥军:制定脑血管病治疗的“中国方案”

来源:北京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3-10-09 16:07:06   阅读量:0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大脑的思维殿堂中,有一张许多人都知道的登峰路线图,绘制的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顽固“壁垒”——脑卒中。

撰文/记者  吉菁菁  图文编辑/陈永杰

脑卒中,又称脑梗或脑中风,它具有发病快、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全球死亡率排名第二的疾病,每6秒就有人因其丧生。它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每复发一次,就会把患者向死亡边缘再推近一步,因此降低复发率是治疗脑卒中的核心手段之一。“2013年之前,虽采用和欧美国家同样的防治指南,中国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是全世界最高,在11%左右。这个数值看着不高,但对于每一个患者来说,只要复发就是百分之百”。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供图/王拥军)

如果山顶的复发率是零,我们要如何降低复发率,为脑卒中患者打造更多生机?在通往顶峰的路线上,王拥军沿途标记下了“11%”“8%”“6%”……“每向山顶迈进一步,我们就需要打掉一个障碍”,王拥军说。

最初起点:待得伯乐识英雄,广阔天地任驰骋

2000年,38岁的王拥军接受时任北京天坛医院院长戴建平邀请,回国接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次年5月,他将“卒中单元”的理念引进国内,在天坛医院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卒中单元病房,为患者提供治疗、康复、预防宣教、 身心共治为一体的人文综合医疗模式。

经过一年的研究发现,卒中单元的患者比普通病房患者死亡率降低了2.4%,且恢复良好,让我国脑血管病的临床实践方式与国际距离大大缩短。

小试牛刀获得较大成功,但是王拥军身上的压力一点也没少。2001年,他自掏腰包买了张机票,去参加了美国举办的国际卒中会议。“外国同行讲到的大型临床试验、循证医学证据,我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这次会议给王拥军带来了很大的刺激,他再次意识到身上肩负的使命:“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再追不上,后面的人就会更难。总有一天,我要走上这个讲台,让世界听到中国医生的声音。”

首次冲顶:创新方案破“禁区”,“机会”系列立“先手”

高复发是脑卒中这类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世界难题,在过去,国际上降低复发的主要手段是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但是单一药物抗血小板治疗虽然能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和死亡风险,但三个月的复发率仍超10%。   

“复发三次以上,患者的存活率就基本为零。而生存患者中,致残率高达50%,瘫痪、失语、失明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王拥军说。

单一药物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不理想,怎么办?科学家们就再加了一条药物阻断通路——提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靶点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双抗治疗)方式,以双抗治疗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增强血小板疗效,从而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为验证这套治疗理论,德国等国做了长达二十年的三个国际大型临床试验,但都遗憾宣告失败,双抗治疗甚至成为了卒中研究领域的“禁区”。

“一增加新药就会加重患者出血风险,医生到底应该怎么用药?”2009年,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支持下,王拥军带领团队启动了“CHANCE(机会)方案”,勇敢迈入了这个“禁区”:“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的英文缩写恰是“CHANCE”,也是中文词汇“机会”的意思,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个研究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机会。

2013年2月,经过扎实的研究和科学验证,在夏威夷举办的国际卒中大会上,王拥军代表中国114家研究中心面向全球首次公布了“机会方案”的临床研究结果:在发病的24小时内,采用阿司匹林叠加氯吡格雷联用21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90天复发风险相对下降32%,且未增加出血副作用。

“‘机会方案’将脑血管病患者的复发率从11%下降至8.2%,这意味着仅在我国每年就能减少74万名卒中患者复发,节省患者医疗花费超过百亿元。”王拥军回忆,“报告结束正好是中国除夕夜晚,我一个人特别激动跑到海滩上,心底只有一个声音:这一步我们迈出去了!”

同年6月,四大顶级医学核心期刊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正式发表了“机会方案”的研究文章,再次引发了全世界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

2018年,美国等国的多个大型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出炉,再一次验证了“机会方案”的正确性,也自此改写了世界脑血管病权威指南,开创了缺血性脑血管病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时代。作为“全球医学17个重大进展之一”“过去10年间国际卒中研究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三项重要突破性进展之一”“近20年改变卒中临床实践的15项重大进展之一”,来自中国“机会方案”的“21天定律(21-day rule)”成为了国际缺血性脑血管病双抗治疗的“金标准”。

▲王拥军在查看患者的X光片(供图/王拥军)

基于“机会方案”,王拥军又发现氯吡格雷吸收与代谢通路的关键基因ABCB1、CYP2C19和F2R会影响药物疗效,“有的人治疗效果就更好,有的人可能没那么好。”他带领团队针对携带氯吡格雷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人群提出了“绕行基因”的替格瑞洛替代治疗方案(CHANCE-2),重点解决了中国人在“机会方案”中出现的源于基因的适应不良症,“机会方案2”被作为最高级别推荐写入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2021年10月的“世界卒中日”,“机会方案2”的研究成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再次轰动了国际医学界:可将复发风险从8.2%进一步降低至6%,这标志着我国在脑血管病精准医学研究领域已然迈进了世界前列。

2022年10月27日,王拥军再次站在世界卒中大会的讲台上,因在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残余复发风险方面做出杰出贡献,他荣获了世界卒中组织(WSO)颁发的最高成就奖——“主席奖”,成为亚洲国家获此殊荣第一人。

▲2022年10月,王拥军获得世界卒中组织(WSO)颁发的该组织最高成就奖——“主席奖” (供图/王拥军)

“在今年的国际卒中大会上,多个全球研究团队一共公布了24项突破性研究进展。其中,我们天坛医院的临床研究成果独占4项,登上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3本国际顶级权威医学期刊。”王拥军介绍,“在脑血管病临床试验领域,中国已经获得国际认可,未来下一步是吸引国际参与。”

在降低脑卒中复发率的登峰路线上,他和团队的目标是更低、再低:“只有把复发率降到全世界最低,患者才会感觉安全”。

步履不停 :初心如磐育人才,守护生机为众生

作为一名始终瞄准前沿医学科学的世界级顶级专家,多年来,王拥军一直保持着几乎称得上是“原始”的生活方式:不用微信,没有支付宝……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有限,他把所有时间都珍惜地使用在了科研、诊疗、教学、管理等工作中。

每天即使再忙,王拥军也一定雷打不动地抽空读完过去24小时新出的文献,有时其中还有一些跨领域学科。在医、教、研、防的一线工作了42年的他,常常和学生说:“做好医疗工作,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都需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有跨学科的意识,才能迸发出创新火花。”

王拥军深刻认识到,想始终保持领头羊的势头,培养能操作国际化大型临床试验的本土科研人员和团队是核心。早在2020年,他创办了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以培养临床研究的专业化队伍、打造更多的临床科学家、营造临床研究的文化和推动临床研究的发展为任务。“下一步,培养医生科学家,也就是physician scientist,是未来必须走的一条路。”王拥军表示,临床医生要懂科研,因为其能最准确地发现临床需求,之后就要建立临床研究中心,让专业化的研究团队去支持临床医生:“年龄结构合理的临床诊疗人才梯队,是我国未来不断稳定产出研发成果最大的底气。”

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的遴选活动中,王拥军被评为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谈及对之后的期待,王拥军再次提起了登峰计划:“只要还有复发风险,‘登峰’就会一直持续,直到我国成为全世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最低甚至为零的国家,让更多患者受益。”

让复发风险低些、再低些,是王拥军始终不变的目标。

高山仰止,漫漫前路似乎一望无尽。而步履不停,朝着目标进军的他,已经离自己心中的圣杯越来越近。

了解更多信息点此进入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