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数字金融串联“五篇大文章”,如何弥合从业机构之间的数字鸿沟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日期:2024-06-01 15:35:18   阅读量:0

5月27日,“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数字金融成为热议话题。在“数字金融助力金融强国”分论坛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等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图片来源:清华五道口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血脉”,数字金融也被认作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同时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数字金融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也为金融机构数字化提供了新思路。在张健华看来,数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的基础。究其原因,张健华进一步解释称,数字金融会贯穿在前四篇“大文章”中,数字化既包括产业、经济、社会的数字化,也包括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两者缺一不可。

连连国际联席CEO吕蔚嬿也在会上提到,当前随着跨境电商增长、数字化和技术进程发展,加速了产业链和产业整体的数字化升级,催生了新业态。原本作为基础服务的支付功能,完成了到“智付”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囿于机构本身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的差距,小型金融机构与大金融机构之间的数字鸿沟难以避免,并且呈现出持续扩大之势。如何弥合这样的数字鸿沟?张健华认为,要搭建好金融业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这样能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便利,使它们同时搭上数字时代的快车。

张健华指出,传统金融业的基础设施包括支付清算网络、交易场所以及为交易提供服务的交易清算机构等,在数字金融领域,算力、算法以及数据等都有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来看,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但在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外包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

张健华认为,数字金融具备其本身的特点,持续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需要关注技术、监管、制度安排以及公共服务等问题。“例如,监管要求金融科技外包,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哪些是可以外包的?自主掌控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平衡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平衡好数据共享和消费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张健华补充道。

此外,张健华还提到,当前金融机构从获客到风控、风险评估,再到贷后管理、贷后催收等各个环节,均可以全面实现线上化。但真正在最后的司法诉讼环节,受制于司法资源,未能实现线上化,这也对司法数字化转型提出要求。金融业数字化是走在前面的,但全社会的配套并没有跟上,司法只是其中之一。

而谈及数字金融的后续发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海洲表示,在数字货币时代,从全球政策层面来讲,数字SDR(特别提款权)非常值得关注,可以将SDR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做大。另外,数据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想要具体在经济、金融层面落地,也有很多东西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