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青科”骄子】胡明振:做一颗怀揣梦想与宏志的“螺丝钉”

来源:北京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2-09-06 14:05:35   阅读量:0


他致力提高国家关键金属资源高效利用,艰苦攻关行业难题,只为成为行业中最求实的一颗“螺丝钉”;

他亲身踏寻过全国各地的矿山,留下学习和探索的痕迹,只为成为行业中最求真的一颗“螺丝钉”;

他全力推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耐心指导青年科研人员,只为成为行业中最求新的一颗“螺丝钉”。

撰文/黄睿雯    视频制作/潘达祥  吴海涛    图文编辑/陈永杰

【人物介绍】

男,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多年钻研复杂锡锌铅锑铟多金属资源绿色高效低成本开发工程技术难题,开发高砷高硫铅锑锌高效清洁浮选分离系列技术,促进了砷锡铅锌锑多金属矿领域的技术进步。


关键金属是支撑和制约全球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矿种,是对国家形成“可置信威胁”的战略资源。胡明振正是当今铟锡锑关键金属资源高效利用领域优秀的矿物分选加工专家之一。2012年,抱着一份投身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初心,他只身一人来到广西华锡集团,深入矿山生产一线,攻克技术难关……十年来,身体力行,默默地刻画着中国产业科技工作者的质朴与伟大,同时也构画着他心中的产业未来。“我们要解决的不单是我们企业的难题,也不仅是广西的难题,是我们这个行业的难题,是国家关键金属产业技术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如果攻关成功,大家就是在为国家行业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2020年5月,胡明振主持建设的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经过一年的建设与发展,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铟锡关键金属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也是广西第三家国家工程实验室。采访在国家工程实验室里进行,我们也得以跟随胡明振的脚步,探寻他心中的宝藏。

▼▼▼

剥壳除鳞,自我打磨

2001年,胡明振考入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习。远赴赣南求学,他在老家河南新野登上绿皮火车,一路站到江西赣州。在16个小时寂寞的火车旅途中,他渐渐清晰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不论将来做什么,在未来行业的列车上,我一定要努力从一颗轮子上的螺丝钉变成一颗火车头上的螺丝钉,一定要引领着行业的关键领域走向更远的未来。”从此,胡明振便开始了并不枯燥的大学生活,除了潜心学习矿山专业知识,更多的时间是跟随导师到矿山企业进行实地技术研究和难题攻关,有时为了一个课题,在矿山生产一线一呆就是大半年。

2011年,胡明振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后,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成为一名讲师。他是学院从全国众多博士中选拔出来的,风华和未来一时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焦点。可他的心却一直安定不下来:不能在学校里当一辈子坐而论道的老师。一次,他听到了学院院长的讲话,终于明白了自己最想做的也最应该做的事情。“院长感觉到我们年轻教师在思想上、观念上、行动上和企业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胡明振回忆道,“因为我不是做基础理论研究的,我是做工业技术难题攻关的。我一定要扎根到产业一线去,要把自己的人生、技术思考和企业发展,乃至行业领域的发展紧紧绑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做成一番事业。”

随后,胡明振婉拒了院长的挽留,毅然辞掉了待遇优渥的大学工作来到华锡集团,隐去博士的学历光环,踏踏实实地从一名最基层的企业技术员做起。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自我身份转变。谈到这,胡明振笑着说:“我是自己把自己‘发配’到企业一线来的。如果我在企业做得不好,也没有机会回高校了,算是破釜沉舟吧。”

▲胡明振在技术攻关现场观察流量

得益于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对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和长时间处在矿山一线的科研经验,胡明振进入企业后出入矿山现场工作时并不觉得紧张,他有十足的信心做好这份工作。“我希望能跟着企业里科研老前辈的脚步,继承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对技术工作坚韧不拔的精神,力争在这个行业领域里做到最好。”

胡明振觉得,只有把身心命运和企业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认识到我们现在的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革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只有把我们的产业未来与国家的工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了解我们产业的未来需要开发什么样的新技术和深加工新产品。他呼吁高校的学生和老师要多到企业,多到工业产业一线去,这样与自己以后的事业发展不会脱节,理论知识才能在与实际生产关联的同时得到提升。

▼▼▼

淬火成钢,扎根行业

“‘低品位锡多金属硫化矿混浮流程铅锌无氰分离工艺’,这还是我起的名字。”胡明振告诉记者一件令人惊讶的事,“这项研究是为了突破国家要求淘汰的落后工艺。”

“国家要求淘汰的工艺还需要继续攻关吗?”

“因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行业技术进步,你不做我不做,那谁来做?”原来,无氰技术已经研究了三十多年,胡明振团队已经是攻关这项技术的第三代人。当初有人劝胡明振不要执着去突破无氰技术,因为前面已经有太多人研究失败,此时再选择这项技术攻关,失败了也会被打上“你也不行”的标签。

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国家严格管控。氰化物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时,企业必须建立专门仓库并连接公安局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胡明振开玩笑说:“民用企业储存氰化物就像把炸药放在了自己家里,心理压力和投入的管理成本太大了。”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作为企业技术团队的领头雁,在胡明振眼中真正的创新是解决国家和行业领域产业技术的“卡脖子”难题。

开始项目研究时,胡明振先用一个月时间翻阅大量历史实验方案和数据,与多名高校教授一同探讨氰化物用于铅锌分离的基础原理,从而推导出一套新的解决方案。自此,他带着团队“住”在了实验室。从实验室研究、半工业试验到工业试验,实验按梯次进行。期间,团队上下一忙就是一整天,中间基本没有休息,甚至每天吃饭也是轮换着吃。当时的实验室并不是现在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并没有这么好的环境条件。“研究过程中大家都很辛苦,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就是因为我们想在铟锡关键金属行业领域拥有一项真正的核心技术。”半工业试验过程中,为了记录每个变量条件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必须8小时调整一次实验条件,胡明振和他的团队每天24小时三班倒地进行实验,从10月实验室小试开始,他们就这样工作了8个月。

▲胡明振(中)与团队讨论氰化物实验方案

“经过了探索、实验、应用以及反复的总结,直到申请发明专利,这才叫完整的科研。”实验得到初步成果后,胡明振并没有马上将成果投入生产,生产环节关系着企业利益,贸然拿实际生产做初步试验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胡明振带着团队随后设计了一套半工业试验系统与试验方案,研究团队与技术工人合作,团队上下120多人一起进行最后的生产技术验证。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将研究成果与实际生产紧密地结合,也将对生产成本的影响降到最低。最终胡明振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品位锡多金属硫化矿混浮流程大残余药量浮选体系铅锌无氰分离新工艺,促进了砷锡铅锌锑多金属矿领域的技术进步。研究成果实际运用于华锡集团车河选矿厂,为企业价值近200亿元的低品位复杂锡锌铅锑铟多金属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目前无氰技术中的药剂已经研制出第四代,已经实现成为行业火车头上一颗“螺丝钉”梦想的胡明振,没有停下科研的步伐,对他来说,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只能处理现在遇到的生产难题,必须继续钻研让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的技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关键金属开发领域竞争的日渐激烈,我国关键金属行业未来将迎来更多挑战,只有不断科研不断精进工业技术,才能不断适应国家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的新需求。

▼▼▼

匠心筑梦,广纳贤良

谈到当今关键金属产业发展存在什么主要问题时,胡明振毫不犹豫地说:行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缺少企业一线科技人才。

《短歌行》中曹操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对贤才急切的渴求,这句诗表达的也正是胡明振现在的心情。“以前我们讲没有钱万万不能,但现在从产业和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没有人才万万不能。没有人才什么事都是空想。”

胡明振极力推动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作为关键金属行业铟锡资源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胡明振对它的未来发展抱有很大期望,希望实验室不仅仅是作为国家的工程技术研究平台,更能成为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放眼全球的“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产业发展的平台”。随着广西与东盟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发展及核心知识产权技术的国际化交流,他希望更多专家和青年骨干能到实验室来与企业的技术人才组成项目组,开展交流合作。科研专家带着现场的技术人员研究攻关,双方能在交流合作之间互补技术和知识的缺陷。产业现场的技术人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对生产的现场情况非常了解,他们知道产业的“苦”是什么,产业存在的难题是什么。而科研专家的优点在于,了解了产业的“苦”和“难”,便能运用新知识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依托这个实验室,专家就不用什么事都拿回到学校去研究,能在这里和企业的科研人员一同攻关,并从思维上、方法上和能力上带动、提升企业科研人员。”从而围绕国家和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创造出更多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深加工产品,推动中国-东盟关键金属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建设,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在矿业开发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形成以“技术和产品输出+矿产资源港口物流+临港工业园”的双循环新模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胡明振与团队在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脱脂烧结试验

实验室已向全国各地的科研人才抛出橄榄枝。胡明振已是行业火车头上拧紧拧实的一颗“螺丝钉”,他正在带领一批志向坚定的青年科研才俊,踏着产业生产的实践“攻关拔寨”,这一批新的“螺丝钉”牢牢拧在自己的科研岗位上,保障着前行的行业列车行稳致远。

“要做到以人才识人才。”胡明振筛选科研人才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除了专业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意识,他更加看重对专业的深层次理解和甘于奉献的开拓精神。而这些往往只能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才可以看出,这也是胡明振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多到生产实地和企业中实践探索的原因。

只有生产和研究深度融合,才能够让有能力的人更快地凸显出来,才能让想做事的人在这个平台成长起来,也能让他们成为承载国家关键金属行业发展的最需要的,而且真正有科研精神的企业科学家。

TIPS:

主要科研成果及荣誉

胡明振针对低品位锡多金属资源高效绿色低成本开发技术难题,主持广西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2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5项。先后主持企业锡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无氰分离、矿石智能抛废等技术攻关10余项,突破实现锡多金属矿无氰选矿技术和生产应用,开发铜硫、铅锑及锌硫高效清洁浮选分离系列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砷锡铅锌锑多金属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部分项目成果经鉴定,认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省部级/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受理/授权发明专利20项(第一发明人10项),发表论文40余篇,起草行业标准1项。被认定为广西柳州市B类高层次人才。

同时,胡明振积极推进国家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体系。推进《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建立了实验室北京中心和郑州中心,组建了地质、采矿、选矿、冶炼、新材料、环保、智慧矿山等七个领域的专业团队,为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大的试验转化能力和人才支撑。

了解更多《“青科”骄子》人物,请点此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