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时间禁锢了此刻的模样,恰与你我相遇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27 11:33:08   阅读量:0

文/记者 李晶 编辑 刘昭

距离京城55千米,位于房山区河北镇与佛子庄乡境内的低山谷内,有一个发现迄今超过500年的7层溶洞,它就是“探秘房山+科学小记者”活动的最新起点——石花洞。

▲月奶石景观前驻 足的科学小记者们

使命感战胜身体不适

“我好难受啊,不要去了”,一个小时的车程,一名小记者因为晕车打起退堂鼓,一个劲地往爸爸妈妈的怀里撞。主训老师“老杨”赶紧上前,把清凉的鼻吸放在他的脸前,帮助他缓解晕车症状,关切地嘱咐着要量力而行。

虽然只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但他明白集体活动的意义,于是跟上队伍,坚持着向一千米外的石花洞走去。在北京初秋的凉爽和沿途绿色氧吧的作用下,他很快打起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今天的科学小记者活动中。

与之前了解的五彩缤纷的石钟乳不同,进入石花洞,迎面而来的是一片黑暗,还有潮湿的空气,让人有些心慌。“我害怕,”一个小女孩怯声怯语地说着。不过在引导老师的指导下,穿过了一个洞口,一切豁然开朗了,在彩色灯光的映衬下,洞中景观鲜活起来。

“这里就是石花洞的第一个景观‘雄狮迎客’。这是由岩溶形成的一头石狮子,它的头部、身子和尾部,五官俱全,正在回头望向洞口。”在老师的解说中,小记者们慢慢进入了“探秘”状态,而眼前的石头洞和洞中石就是他们“研究”的对象。

石钟乳与石笋找不同

“为什么有的石头向上长,有的石头向下长呢?”小记者问道。“观察这些石头的生长方向能发现不同之处,它们也因此有着不同的名称。由下往上长的叫做石笋,而由上往下长的叫做石钟乳,而当石笋和石钟乳迎面长在了一起,就会形成一根石柱了。”老师讲道。

一路走过“鲤鱼戏水”“蓬莱仙境”等景点,感慨于鬼斧天工的造石奇观之时,小记者们来到了一处传说中的景观——洞天福地。“孙悟空在哪里?”小记者想起了西游记的故事,这个天造地设的景观把主人公造在了什么地方?

原来是大家来的不巧,孙悟空“去龙宫探宝”,找兵器去了。虽然略有遗憾,但导游解释说,在石花洞的第二层还有机会遇到他。于是,小记者们在湿窄的小路上继续前行着,有时石钟乳就在头顶,似乎要挡住去路,而穿过窄小的洞口,便又是一个宽敞的大厅,月奶石形成的石莲花静静地等在那里。

“它为什么是奇观?”小记者不失时机地抛出了心中的疑问。月奶石是乳白色的沉积物,由极细的、多种成分的晶体集合而成,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处月奶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我国洞穴中首次被发现的,形成于三万四千年前,被誉为国宝。

▲走过湿滑的石 道,周围用防护网 封住了一些正在生 长的“石头”

细问“石头”从何来

常年恒温在13摄氏度的石花洞内,有着四季如春的美誉。然而,凉爽的环境却让步步艰辛走向地下二层洞穴的小记者渗出了一层细汗。

47米的长坡,由人工开凿而成。一、二层的连接洞像个下行的隧道,石阶只有一掌来宽,地面泛着水光,一米宽窄的梯道两旁设有铁栏杆,摸上去斑驳扎手,但每个人都紧紧握住。

一路艰险而来,必然不会失望而回。在二层洞中,不仅有太上老君的兜率宫、龙宫中的如意金箍棒(一根洞内最高的石柱),还在石柱的背面发现了探海寻宝的孙悟空。

参观完第一二层后,再垂直向下70米便是洞中的第三、四层,那里就像石钟乳景观的生长初期,有自洞顶向下生长、呈中空细玻璃管状的“鹅管”;有渗透水、雾滴凝结水及气流协同而成的“火树银花”(石头花);有流水溶蚀和气流风化形成的“海龟迎宾”……

▲一天的活动顺利 完成,科学小记者 们脸上洋溢着喜悦 的笑容

记录所见所想所感

经过一上午的石花洞探访,小记者们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很多所见、所想和所感。不过,这刚刚完成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素材积累。

在房山区科技活动中心的图书角,新闻写作老师给大家讲述了如何成为记者,完成一篇新闻报道,尤其是如何做好一名科学记者的一些事。还以韩春雨的撤稿事件,咪蒙两分钟10万+阅读量等例子,让孩子们对科学记者必须秉承的客观态度,以及信息传播裂变式的影响力等有了新的理解。

接下来的40分钟写作时间,小记者们埋头创作之中。擅长绘画的小记者为自己的作品配合上了美丽的石花图案,擅长文字记述的小记者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整页的新闻报道,还有些小记者先做出草稿,再仔细整齐地腾写在新的纸张上,为自己的这次“房山探秘+科学小记者”活动,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科学小记者 李宇轩

石花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距离北京市中心55千米,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方乃至全球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大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

石花洞于7000万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开始形成,大约在500年前被一个云游的僧人发现;20世纪90年代,石花洞对外开放。溶洞一共分为七层:一至六层为溶洞,七层为地下暗河。现在只开放到了第四层。溶洞内分布有数量繁多的碳酸钙沉积地貌,反映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大自然曾经发生的神奇变化。

溶洞内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的形成是在自然状态下,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通过渗入石灰岩石头缝隙,将其中的碳酸钙溶解,然后碳酸钙随着水滴渗透或者滴流,又逐渐沉积下来,固化成型。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每一百年才能生长0.2~1.0厘米的长度。其中,从上往下长的叫石钟乳,从下往上长的叫石笋,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着生长,最终连在一起呈柱状的叫作石柱。石钟乳、石笋和石柱是溶洞中最常见的三种钟乳石形态。

石花洞最具特色的石花,是由洞中流水飞溅、毛细渗水、雾滴凝结以及气流作用下共同形成的,这些石花成片分布在溶洞岩壁之上,犹如在荒野上盛开的一片片火树银花,精致玲珑,晶莹剔透,十分壮观。但是由于石花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这些石花非常脆弱,任何触碰或者震动都有可能对它造成损毁和破坏。

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还在洞中形成了各种神奇景观:温润洁白的月奶石,气势磅礴的腾流瀑布,平滑巨大的石盾,宛若绢纱漫卷的石幔、石旗和晶莹可爱的石珊瑚、石珠等比比皆是,造型惟妙惟肖,在巨大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掩映和衬托下,构成了石花洞内一幅幅令人目不暇接的神奇画面,让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对于地质改造犹如“鬼斧神工”般的神奇能量。

石花洞沉积记录了地球的漫长演化历程和环境地质变化,是一处研究古地质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库,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观赏价值,它还是国内著名的4A级旅游景区,洞中常年恒温13度,四季如春,是一年四季旅游的好去处。

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

文/科学小记者 张益篪

说到钟乳石,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溶洞里奇特的石头,但钟乳石是怎么形成的,可能少有人知道。8月26日,作为一名科学小记者,我怀着求知的心情来到房山石花洞,探寻钟乳石形成的奥秘。

首先,我们看见了数不胜数的石钟乳,它是钟乳石最常见的一种。它们一根根笔直地向下垂,好似一把把利剑挂在洞顶,摇摇欲坠。

据讲解员介绍,石钟乳是自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圆珠状碳酸钙沉积物,而这种碳酸钙沉积物源于从洞顶渗出的水滴,水滴流到石钟乳上,留下了碳酸钙沉积物。石钟乳每过一百年才能长出1厘米。

然后,我们看到了石笋。石笋,顾名思义,就是从地上长出的像竹笋的石头。讲解员介绍,石笋是由洞顶滴水落到洞底后发生碳酸钙沉积,形成从下向上的碳酸钙沉积物。石笋一万年只能生长0.6-2米。

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石柱,原来石柱就是石钟乳和石笋不断生长,最后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可想而知,石柱的形成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