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科学小记者“重返”中生代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8-03 14:24:13   阅读量:0

文/记者 李鹏 编辑 刘昭 摄影 李鹏 江萌天

对孩子们而言,恐龙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无数的想象与好奇,尽管平时很多人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一些关于恐龙的知识,可能够和专家在恐龙探索的现场面对面交流的并不多。参与2017年第5期“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活动的科学小记者们,就迎来了这样的机会。

专家现场分享和讲解恐龙世界的秘密

本次活动的考察地点位于房山区石楼镇大次洛村西园子草根堂农场,这里利用林下的空地建造了一个寓教于乐的“青少年户外大课堂”。在树林间,分布着不少复原的恐龙模型。要是在平时,如果自己来看,大概很多孩子都提不起兴趣,因为有的恐龙很多孩子在其他一些地方都见过。但是有一个专门研究恐龙等远古生物的专家在现场带着你参观和讲解呢?恐怕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本次活动中,北京自然博物馆科学研究部王宝鹏博士通过不同恐龙的特征,仔细地教科学小记者们识别不同种类的恐龙。在他的分享与讲解中,参与考察的科学小记者们对恐龙世界的认识又增加了。

▲王宝鹏老师介绍恐龙的基本分类

开动脑筋,大胆想象

王宝鹏是古生物与地层学方向的博士,恐龙也是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科学小记者们在现场考察时,他不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大家提供一些讲解和思考。比如恐龙是怎么根据身体的结构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两大类的?为何小行星撞地球是恐龙众多灭亡原因猜测中最为可靠的假说?你能想象吗?被自己的屁熏死居然也是恐龙灭亡原因的一种假说!先别笑,这种说法的源头可是来自国外科学家的严肃研究。研究人员推测,恐龙放屁释放的甲烷气体年产量就足以影响全球气候,只是研究者并没有说这和恐龙灭绝有关哦!我们权且将这种假说当做一个笑料吧!

在现场考察时,也有的科学小记者一边记录一边提出各种奇怪的与恐龙有关的问题,比如说恐龙会不会进化出高级智慧?它们会不会进化成恐龙人等等。王宝鹏说,小记者们能够展开这样的想象很好,由于恐龙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太遥远,它们的世界有太多的谜团还有待研究。小记者们将来如果从事古生物学研究及专门研究恐龙,一定会有新的重大发现和突破。

▲一边观察特征,一边用笔记录

翼龙和鱼龙都不是恐龙

现在说到恐龙,很多人的思绪立马就会跑到遥远的远古时代。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种各样的恐龙形象就会冲进我们的脑海。在很多孩子的世界中,天上飞的翼龙和水里游的鱼龙也都成了恐龙的重要种类。但是王宝鹏告诉科学小记者们,很多人都搞错了,翼龙和鱼龙都不是恐龙,它们只是和恐龙同时代的爬行动物而已。

研究认为,翼龙并不能像鸟类那样自由地、长距离地翱翔于蓝天,它们只能在生活环境附近,比如海边、湖边的岩石或树林中滑翔,有时也在水面上盘旋。在6500万年以前,翼龙和众多种类的恐龙一样,走向了灭绝。我们现在的鸟类也不是翼龙的后代,而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

鱼龙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最早的鱼龙在三叠纪的早期就已经出现,在此后的一亿多年的时间里,它们演化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大的身长可达23米,体重数十吨;小的仅有1~2米。现在的研究认为,大约在9000万年以前,鱼龙就在地球上消失了,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

有了这次的考察,参加活动的科学小记者们再也不会将翼龙和鱼龙当成恐龙了!

▲小记者们对王老师进行采访。现场王老师还提出了三个问题,答对的小记者获得了王老师在野外采集到的四亿年前的石燕化石

恐龙科普报告加餐

活动进行到下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恐龙,王宝鹏博士又通过精心准备的PPT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有关恐龙的一些知识,这种科普报告又给大家送上了一道恐龙大餐。

▲王宝鹏老师特意为小记者们添加了一堂“科学课”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恐龙的世界里还有很多奇妙的新知,王宝鹏博士并没有来得及讲解,不过他告诉大家,这也没有多大的关系,谁要是有兴趣,可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去找他!■

▲活动间隙,小记者们还参与了“非常小答客”线上答题活动

跟马门溪龙比脖子长度,长颈鹿“弱爆了”

文/科学小记者 李孝桐

2017年5月20日,我们科学小记者一行来到草根堂农场,参观了这里的恐龙模型展。

首先,我们看见了最早的恐龙——埃雷拉龙(Herrerasaurus)。这时王老师说:“恐龙分为两大类,蜥臀龙和鸟臀目,它们属于爬行动物,生殖方式为卵生。通过观察大家可以发现,恐龙的牙齿都是同型齿。”


埃雷拉龙

了解了那么多知识,我也给大家讲讲合川马门溪龙。它们属于蜥脚类恐龙,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合川马门溪龙的体形十分高大雄伟,从头顶到尾尖全长达22米,身高为3.5米,估计它活着的时候体重可达26吨。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颈部特别长,可达9米,是现生的长颈鹿颈部长度的3倍!现生的哺乳动物,包括长颈鹿在内,都仅有7块颈椎骨,马门溪龙却有19块。

合川马门溪龙最早于1957年被发现,当时四川石油勘探队和四川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合川县太和镇的马门溪进行地质考察时,在半山腰发现了一具十分奇特的恐龙化石,他们立即进行了采集,并根据发现地点,为它们进行了科学命名。

我的介绍还算详细吧!对了你们还不知道王老师是谁吧!他就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王宝鹏老师。
 


恐龙灭绝疑云

文/科学小记者 黄诏瀚

2017年5月20日,我们在北京科技报社记者叔叔的带领下,以科学小记者的身份,前往草根堂农场参观。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参观恐龙展、学习相关知识,然后采访专家,最后撰写新闻稿件。

进入园区以后,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专家王宝鹏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恐龙的基础知识。在恐龙展区,第一个进入我眼帘的是阿马加龙。这是一只体态庞大的植食恐龙,再加上逼真的效果,把恐龙的形态表现得十分生动。王老师说:“恐龙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两种。这种恐龙属于蜥臀目,分布在阿根廷等地。”

再往后走,我们看到了恐爪龙。它的爪子第二指是弯钩状,生活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的白垩纪。之后,我们还看到了食肉的异特龙、残暴的霸王龙、身长可达30多米的马门溪龙等形形色色、体态各异的恐龙。

参观完了恐龙展,王老师还为我们解答了“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这个千古难题。原来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猜测——地壳运动引起的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地球、吃了被子植物的花被毒死了、恐龙蛋蛋壳过厚孵不出小恐龙等等,这些有趣的答案让人耳目一新。

通过参加今天的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体会了记者这份职业的艰辛与乐趣。另外,我觉得草根堂农场是一个恐龙大乐园,你会看到“活生生”的恐龙站在你的面前,欢迎所有对恐龙感兴趣的小伙伴来这里参观!
 


有吃草的恐龙吗?

文/科学小记者 孟葙宸

2017年5月20日,我作为北京科技报的一名小记者,前往位于房山区的草根堂农场参观恐龙展览,为大家进行讲解的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王宝鹏老师。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恐龙模型,有马门溪龙、霸王龙、迅猛龙、恐爪龙等。它们造型逼真,还时不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喊声,在不经意间,真的把我吓着了!

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纠正了我在科普书上看到的一些错误。我一直认为鱼龙和翼龙也是恐龙,可是王老师说:“它们不是恐龙,而是跟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古爬行动物。”

▲翼龙只是能飞翔的爬行动物,并不是恐龙

还有,很多人认为,恐龙分为食草类和食肉类两种,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在恐龙生活的时代根本没有草,它们想吃也吃不到,所以它们吃的是树木和蕨类植物。准确地说,恐龙应分为植食类和肉食类两种。这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王老师说:地球上的物种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灭绝,我们要保护地球,才不至于遭受灭绝的危险。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我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利用课余时间来到草根堂农场参观恐龙展览,不但能丰富你们的知识,还会让你得到不一样的田园感受呢!
 


慈母龙名字的含义,你们知道吗?

文/科学小记者 杨皓晴

2017年5月20日上午,15名科学小记者来到草根堂农场,走进恐龙乐园,针对形态各异的恐龙模型,开展体验和现场采访活动。活动邀请到“恐龙脚印研究专家”——北京自然博物馆王宝鹏老师给大家释疑解惑。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恐龙一一展现在了小记者面前,有阿马加龙、甲龙、异齿龙、剑龙等,讲解员叔叔讲解了每一类型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习性、体型特征等基本知识。小记者们纷纷提问,比如恐龙的起源、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灭绝等问题,王宝鹏老师耐心细致地为他们一一解答。

通过采访,小记者们了解到了恐龙、恐龙的定义、恐龙的起源及生活年代、恐龙的科学分类方法、恐龙灭绝的十大猜想等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此外,一个“慈母龙组合”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它名字的含义是“好妈妈蜥蜴”。它们的嘴像鸭子,没有牙齿,前腿短,后腿长,跑起来很快。

半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小记者们都收获了很多关于恐龙的知识。其中有小记者立志长大后也要成为研究恐龙的科学家,探索关于恐龙的未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