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会,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鉴于目前雾霾、水患、热岛效应等极端气候所衍生的环境危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修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通过一系列城市设施的建设与合理规划,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续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果城市像海绵一样有“弹性”,下大雨时就吸水,干旱时再把水“挤”出来,是否能摆脱“看海”的窘境?在杭州,这将不是梦。
为迎接杭州G20峰会,2016年3月,杭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20%以上、2030年80%以上的已建成区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
城市很多的降雨都通过地表流动,径流总量大。这样一来,城市容易出现内涝,同时,雨水带走了地面的污染物,容易造成河水的污染。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了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杭州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对大部分降下来的雨水,进行预收集,可控可利用。
杭州市科协和各地区科协配合杭州市政府和杭州市海绵办工作,将“拔去杭城内涝之痛,打造一个会呼吸的‘海绵’城市”成为重点工作之一。
铺设“海绵”人行道是其中一种措施。外表看上去和普通道板砖没多大区别,但其实是一种“透水砖”。这种透水砖,如同“海绵”一样,遇到下雨天时,可迅速将雨水吸收,下渗至土路基,同时,还在滤水砖下设置雨水收集管,可将吸收的水排至就近雨水口,保证下雨天路面不积水。不管多大的雨,它都能够瞬间“吸干”,保持人行道板表面干爽无积水。这样的人行道,下雨不湿鞋、小雪不积雪、冬天不结冰,让人既安心又舒服。
“透水砖”的吸水原理,主要是道路采用硅砂滤水石材铺设人行道路面,路面下安装蜂窝式多重结构滤水的储水结构,并在底部铺设透气防渗砂。雨水经过硅砂滤水石材表面下渗,经过过滤后储存在储水结构中,必要时可以用于道路冲洗、绿化灌溉、洗车、消防备用水源等。更让人惊喜的是,这种人行道夏季可使地面降温10摄氏度左右,冬季升温6摄氏度左右,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只要你细心观察,会发现“海绵”已经悄悄出现在你家门口。绿草茵茵的城市公园、道路两旁的透水人行道、水清景美的生态游步道……不经意间,你已在杭城和“海绵”打过照面。
G20小百科
今天,我们来回顾2010年和2011年的三次峰会。
以“复苏和新开端”为主题的G20第4次峰会于2010年6月26日—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此次峰会正值世界经济出现好转趋势,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又给全球经济走势增添诸多变数之际。在此背景下,与会的主要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这次峰会的立场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第5次与2010年11月11日—12日在韩国首尔举行。它主要讨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金融监管,全球金融安全网,发展和贸易等问题。首尔峰会是首次在亚洲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对二十国集团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成果是通过了《首尔宣言》。
第6次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峰会重点讨论了世界经济形势,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全球经济治理,发展和金融监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