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克隆自己,还有什么困难?
撰文/王承志(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从遗传学角度来讲,人类可以克隆自己;但是,从表观遗传学角度,你永远不能“拷贝”你自己。
1978年,美国记者David Rorvik出版了一本书《自我的镜像:人的克隆》,轰动了世界。由于书中对专业细节的描述极其逼真详细,使得很多读者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而非小说,甚至作者本人也声称这是真实的事件而非虚构。这本书畅销后,引发了公众对克隆人技术以及伦理的广泛探讨。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书中描述的技术却真实存在。1996年,生物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夜之间成为了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一只名叫多利的克隆羊诞生了。说明人类有能力对高等动物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复制”。一时间,克隆又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影视作品也加入了克隆人相关的情节。事实上,我们离克隆人只有一墙之隔。1996年,克隆羊多利诞生;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使用4种转录因子处理体细胞,即可使细胞变回多能干细胞。除了多利羊,还有老鼠、猫、狗、猪、牛等等哺乳动物。人类似乎离克隆自己只有一步之遥。未来人类是否会复制自己,它将给社会带来哪些伦理压力呢?
虽然克隆人类已经出现在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但现实中并没有人类被克隆。从技术上说,克隆人类(以及其它灵长类)的难度相比其它动物要大得多。因为灵长类动物的卵细胞中的纺锤体蛋白紧贴染色体,而其它哺乳动物的纺锤体蛋白则分散在卵细胞中。在对灵长类动物进行核移植时去掉卵细胞的细胞核时不可避免将纺锤体蛋白也带走,而纺锤体蛋白对细胞分裂是必须的。
另外,克隆动物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人为制造的干细胞和癌症细胞有很多共性,比如都有极强的增殖潜能。研究人员发现经过数十次分裂后,干细胞可以积累大量突变,这增加了科学家对克隆技术的担忧。事实上,多利羊在6岁时(正常绵羊寿命为12岁)已深受多种疾病折磨,研究人员出于人道考虑,不得不对它执行了安乐死。
相比技术上的问题,伦理上的问题则更为突出。每一个人都有其自我以及社会唯一性,如果人类能够被克隆则可能改变这一切。必须要指出的是,人类胚胎在发育早期会去除来自父母的多种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所以在人类胚胎克隆中,也一定会去除供体已有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此外,克隆后胚胎的发育环境,也肯定和供体的早期发育环境不同。
因此,从遗传学角度来讲,人类可以克隆自己;但是,从表观遗传学角度,你永远不能“拷贝”你自己。也就是说,克隆一个跟供体完全一样的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克隆人类的技术极有可能被恐怖极端组织利用,其后果将让人不敢想象。曾有社会学家预测,如果克隆人类技术可行,一定会有地下组织利用这个技术进行器官以及其他非法交易。人类一旦打开克隆自己的潘多拉魔盒,就可能再也回不了正常的状态了。目前大部分国家已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类实验。
克隆技术朝着高效、易行且廉价的方向发展。其它的生物学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等也正和克隆技术逐渐结合,这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生物学的研究方式。如果克隆技术得到普及,也会改变目前医学、农业等领域的研究和生产范式。但克隆人类的尝试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整个科学界应该永远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
(本文转自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