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医疗逐利使物美价廉技术被快速淘汰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27 11:09:56   阅读量:0

  撰文/胡大一(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改的关键是从根本上调整价值观,从顶层设计上遏制医疗逐利,关键是几个巨无霸医院的处理,实际上它们也混不久了,“好日子”结束的时间不会久远。

  近30年医疗问题的祸根是逐利化,不适当的市场化。结果是医疗卫生资源高度集中垄断。几家大医院虹吸了医疗资源,把常见多发和稳定的疾病患者,简易常见手术都从基层虹吸上来。出现一个大学附属医院的大外科主任一天做120例包皮环切的笑话。虹吸导致基层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崩盘。虹吸的结果,大医院办成了超市和春运期间的北京站,人满为患。

  一个医生一上午要看50-100个患者。2-3分钟根本就不可能看好病,看的越多,门诊量越大,医院收入越多,医护人员的激励奖金越多。没有任何人去医院见医生,话说不上几分钟,自己哪儿不舒服还没说清,药方和做支架、起搏器和射频消融的住院条就开好了的就诊经历会是满意的、愉快的。医患关系不可能和谐,看的病人越多,积累的临床问题越多,医患关系矛盾积累也越深,形成恶性循环。

  医院逐利必然助推过度医疗。千军万马做支架。“要想富,干介入!”什么挣钱快、什么经济效益好干什么。单纯生物医学模式本已容易导致对不断拉高医疗成本,给医院带来收入,给个人带来名利的“高新技术”产生“科学主义”和“技术崇拜”。“手里握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马克·吐温)。加上一锤子下去还能砸出名和利,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的动力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按量付费的陈旧落后医保支付机制助推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

  医生在病人血管里和体内做了他(她)不需要的金属异物(支架、起搏器……),其病情非但不可能减轻,反而雪上加霜,还增加额外风险,如支架“双抗”带来的出血风险,起搏器带来的感染,甚至败血症。患者花了钱,不仅未得实惠,反而感觉更差。过度医疗不仅伤害了患者,而且进一步恶化了医患关系。

  医疗逐利,使一系列有益民生,惠及广大民众,尤其贫困家庭的措施被利益集团“灭火”。很多临床应用多年,安全有效的药物和器具消失了。我们国家能造卫星火箭,可手术缝线都选外企进口货,物美价廉的适宜技术被快速淘汰。

  谁都有常识,预防、康复/二级预防少花钱,多办事。政府投入更易见实效,民众患者得实惠。但医疗趋利,大医院普遍不感兴趣,缺乏动力与积极性,仅仅喊几句漂亮口号。前不防,后不管,只卖汽车,不办4S店,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把医院办成如同工厂流水线样的人体大修厂。许多病人对我形象地说,在医院接受手术的体验,如同被大修了一回的机器,根本体验不到“人”的感觉。

  医改的关键是从根本上调整价值观,从顶层设计上遏制医疗逐利,关键是几个巨无霸医院的处理,实际上它们也混不久了,“好日子”结束的时间不会久远。

  医药卫生改革要高举公益、预防、规范、创新的旗帜,从根本上改变医保支付机制,严格控制药品与医用高质耗材虚高,建议一种药品不管用多大剂量,一个价格。关停大医院门诊和输液室,严控不同级别手术在不同级别医院做。推动医学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重铸医学人文精神,重构和谐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