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文引用看科研心态
撰文 鲍海飞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自己发表的科研论文被引用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同事的一篇论文被引用,结果令他丝毫不感觉愉快。
我的同事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他的一篇将近十年前发表的汉语某期刊(EI)文章被某学校的科研人员引用了。他发现该作者在引用他这篇文章时,所引用的内容与他论文中所阐述的研究内容不相符合。同事论文本来是说“甲”这件事,而他却说是“乙”这件事。
有人会说,这何必大惊小怪!引用了你的论文,高兴就是了,又何必较这个真!若仅到此也就罢了,我的同事接着说,更让人感觉不愉快的是后面!关于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署名的问题。同事的这篇论文就三个作者,他是第一作者兼所谓的通讯作者,另外两个合作者是一起工作的同事,而非师生关系,但在业界都比他有名气。但该文章作者在引用他的文章时却独独只说是后两位同事研究开发了什么什么……唯独不提第一作者,而第一作者恰是工作的完成者。同事还说,在该论文中,还存在着类似的引用问题,因为都是所谓的一个学术圈子,哪些人干什么,谁是谁,都一清二楚。
从参考文献引用这件事情上看,暴露出的是作者的工作态度。第一,引用者的确读过该类论文,但并没有耐心细致地研读论文。最主要的是,母语都是汉语呀,不应该存在理解上和认识上的问题。第二,引用者甚至连标题都可能没有太关注。如果仔细研读一下标题,也不会存在该类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论文署名是个复杂的问题。简单来说,一般是师生关系的,是学生在前作为第一作者,导师在最后作为通讯作者。更普遍的是,第一作者往往是工作的实际执行者和文章的起草者,这篇文章也毫不例外。如果文章署名太多,那么你可以只引用该课题的组长也就罢了,如:“某某课题组研究了……”或者引用第一完成人,即第一作者,“某某等完成了……”这不会带来任何问题。再或者只引用参考文献的序列号,如:“参考文献[XX]中探讨了……”。但本来只有三个人署名的文章,况且都是汉语,都是中国人,都是三个汉字,一篇文章也不差这三个汉字吧!其实,这在本质上暴露了科研人员的心态——科研中的权势问题和关系问题。
话说得远点。在我们的科研环境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碰到类似署名和引用之类的问题,因为署名和引用很重要,涉及到许多根本利益之争的问题,比如某某权威的评价、引用,就会使文章分量变得不同寻常等,更影响到一个人的地位、甚至报奖之类的问题。有许多人,往往根本没有做任何实际工作,甚至连讨论都没有参加过,结果论文上有其大名。有些人,重义气,于是就连带着署名等等。对于这件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其中奥妙更是不言而喻。名利头上一把刀,文章署名就是一份大礼。一篇文章“有所引,有所不引”,“引什么,不引什么,引谁的”都十分有讲究。有关其奥秘,中外学者皆心照不宣。这种现象在引用上也显露出来,暴露出科研人员的某种本位思想,学术上的唯权、唯官、唯名人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科研人员的不自信。
论文引用和署名看起来是件小事,但问题背后暴露的是一个人的科研态度、甚至是科研人的品质问题。科研人员、知识分子更应该自尊、自律和自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更包含着科研道德和人格独立、思想独立的问题。
引用和署名的问题,就应该老老实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无奈归无奈。科研有风险,引用需谨慎。■
文章引用和署名看起来是件小事,但问题背后暴露的是一个人的科研态度、甚至是科研人的品质问题。
引用和署名的问题,就应该老老实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