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学华为“磨豆腐”少写评职称为目的的论文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1-23 09:18:09   阅读量:0

撰文 胡大一(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新年前访问了华为总部。听企业介绍,走马观花看华为,感触颇深。我能明确地感受到华为的领头人任正非先生,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和管理方面,应是充分学习运用了毛泽东思想。体会最深的有三点:一是介绍课件中出现频次最高,字体最大最醒目的主题词是“奋斗”。二是获赠的书,名为《在枪林弹雨中成长》。三是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大会发言中最经典的“磨豆腐”比喻,意指一生专注做好做精一件事的匠人精神。当下选择医生职业的人们特别需要这种“磨豆腐精神”。

现行的医学教育体制、就业分配体制和就业后的职称晋升评价体系都诱导本该认真“磨豆腐”的去“开煤矿”了。当医生的只有搞到博士学位,才可能留大城市大医院。博士毕业必须有SCI论文,常常本硕博连读。就业后每一级职称晋升都要有英文、论文(SCI)、基金、奖励。临床看病的“磨豆腐”本是当医生最重要的,在评价体系中成为最软指标。当外科医生,上手术台的学习机会多少也受许多人为因素影响,导致机会不均等、不公平。这样的结果导致大家误认为临床看病小菜一碟。先搞学位、论文(SCI)、英文、基金、奖励,最后补临床。我从学医、从医和带教一路过来,一个最深的体会是,学会“看病”和“做手术”是“童子功”。只有在实习与住院医阶段有足够时间精力扑在临床上,摸爬滚打,在患者床旁度过足够的不眠之夜,才能真正“磨好豆腐”,学会看病,做好手术。

为了给医生松绑,让医生回归临床,职称评审制度和工资制度都应改革。美国就没有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到头了,大家安心给病人好好看病。私人开业医生的薪金报酬明显高于在大学搞科研的教授。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些临床水平非常高,麻醉或手术水平非常高的医生可能不善于科研,不善于写论文,如我在北大医院时内科的张树基老师和外科李通老师都是临床大师,而并不善长做科研写论文,而是扎根临床专心“磨豆腐”,但是,往往很会看病不搞科研的医生在大医院里根本无法生存。而培养出的一些会写SCI而不会看病的专家也都戴上主任医师帽子。不会看病,还放不下身架,滥竽充数,穿上白大褂看病,又自以为是,认为临床看病easy者就危害更大。学术桂冠很大,到了地震现场,面对挤压伤,乱了手脚,根本不会处理。

职称评审应根据特长走不同系列,放开多点执业必然给热爱临床、一生坚持“磨豆腐”的医生带来发展空间和机遇。对于真心热爱医生职业的人,就要从“童子功”开始,坚持一生“磨豆腐”。办完学位、职称,再回头想起临床技能,只是一种不现实的梦想。干临床看好病是个良心活儿、真功夫,是医生扎根患者、扎根临床,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大厦,可以说真是一天都不能虚度,一个病例都不能放过的硬功夫。以评职称为目的的SCI消耗了本该归属于临床的时间,也加重了医生的工作压力。如果现行的评价体系不调整,那么医疗行业的发展也难以调整回以临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本文转自胡大一大夫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