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支持技术研发与产品
文/罗来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适时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看法,最近指出“如何入手进行供给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那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难度最大的补短板行为,但又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最为重要的事项。
然而,如何发展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艰难的挑战。可以说,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却有遭遇挫折的感触。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缺失;二是各个地方打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旗号,对低端制造环节盲目上马项目,重复投资严重。目前,借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我国需要重新思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发展方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一般产业不同,核心技术发展难度大、投资周期长,需要国家与政府的合理参与,才能得以科学地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所带来的产业变革,为了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制高点,往往对此提前布局,制订操作性和实效性都很强的发展规划。我国应在国家层面制订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出科学的发展措施,并纠正和避免现有的一些错误做法。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展规划应着重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选择引导。并不是所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都适合我国大力发展,需要根据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国际市场竞争前景,以及我国所具备的条件和资源,确定我国应优先发展或者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科技资源整合。一些核心技术需要系统性的资源投入,而我国的相关科技资源可能分散而薄弱,需要加强整合。举一个新能源汽车的例子,应以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为依据,进行资源重组,组建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组织机构或者研发联盟。这是因为:一是目前国内汽车大集团对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投资分散,各自为政,同样的技术、设计、验证、测试不同企业都在做,出现严重的重复研发与重复投资,既严重浪费了资源,也妨碍了整体研发水平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汽车行业与电池、电机等行业存在行业隔离,在研发模式上出现“做电池的不懂汽车,做汽车的不懂电池”的两张皮现象;二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设计与制造是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性的产业,适合集中资源做大做强,而不适合分散经营。
三是资金支持方向。我国过去对战略性新兴技术和产业的支持以产量或者经营规模为标准,谁做得大就支持谁,做得越大支持越多。这种做法需要改变,改为重点支持两个方面:技术研发与产品用户。技术研发,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仅靠企业的力量难以有效地发展,需要国家的科技规划给予支持。到了生产产品的阶段,由于科研成本高、技术还不稳定等因素,消费者往往不会及时地大量购买和使用,此时政府应直接给用户购买补贴,以开发早期市场。支持技术研发与产品用户的政策,还能够有效地规避过去以规模扩张的方式套取政府资金的不良行为。
四是产业准入限制。首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还没有实现应有的发展,还不能支撑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情况下,要禁止商业化投资和推广。否则,商业化投资只能是低端的制造加工或者有名无实的表面产业。其次,在产业化和商业化阶段,只批准在资源和条件优越的地方进行投资,遏制“一窝蜂”上马项目。以往经历表明,地方政府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会竞相大力投入,不惜土地、财力、人力。这既会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会造成恶性竞争,妨碍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