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际特大城市要看水够不够
建国际特大城市要看水够不够
文/李京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今年北京市政府提出,在2020年,北京市人口将控制在2300万。据统计,目前北京市人口已经达到2154万,预计到了2020年,北京市人口可能突破3000万。纽约这种规模的国际大都市,目前的人口为810万。
人口急剧膨胀对于北京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非常之大。但是,与纽约、东京相比,北京平原地区的面积并不小,土地显然不是制约北京人口最关键的因素。北京能够承载多少人口的决定性因素,是水资源。就像一个由木板围成的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板,北京能承载多少人,还得看水资源有多少。
1980年,我们的生活用水量约为68亿吨,到2013年,已经达到748亿吨,翻了10倍多。按照国际标准,全国共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还有一组数据也能印证这个现状,城镇生活用水定额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7升/人,上升到2013年的212升/人,虽然城市用水效率有所提高,但这反映出我国城市人均用水量的急剧增加。
之前就有人大代表预计,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用水高峰,届时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上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应该提倡这样的政策,一座城市或者一个产业要发展,首先要看水资源够不够,甚至可以就靠水资源短缺这个理由一票否决了,也就是“以水定城、以水定产”。
“水危机”现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京津冀都属于缺水地区,还发展如此多的重工业,例如建筑材料等工业,都非常耗水。再比如北京,水资源如此紧缺,空气污染严重,要建成世界级特大城市,其实并没有资源环境的支持。一味追求建成世界级特大城市,盲目发展城市的人口、城市的经济,水资源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政府必须对水资源的承载力进行评估,然后确定适宜的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严格遵守“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原则。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用水量的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会是每个城市面临的棘手问题。近年来,在解决水资源危机中,我们还存在一个越来越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和调水相比,节水并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
政府应对水资源危机的常规途径有以下两种:一是到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建城,二是借助经济和技术手段,人们所熟知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第二种途径。南水北调自然是一个办法,因为中国的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但是,当年研究调水问题的时候,朱镕基总理就明确表态,先节水后调水,实施节水以后再考虑调水,不能以调水代替节水。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节水、调水互不矛盾,两者应该并行不悖,甚至应该先考虑节水,然后再考虑其他方法。当这两种方法的边际成本都上升到很高的情况下,才考虑最后一个手段:跨流域调水,因为跨流域调水其实也存在着不少的风险。
现在整个社会尚未意识到水危机的存在,目前的城镇化发展与建设方式也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当下还在延续的很多错误做法都应该进行反思和摒弃。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大家都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节能减排”的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但是,从政府到社会,人们对节水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和水危机的严重程度相匹配,全民节水意识仍不算高。其实,节水的问题非常严峻,像北京市甚至可以呼吁抓节水比抓节约能源还要重要,毕竟能源匮乏可以进口,目前也有很多再生能源可以代替石化能源,但是水却难以被代替,海水也代替不了淡水。
2014年,北京市的水资源生成量是21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消耗量是37.5亿立方米,可见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南水北调每年会有10亿立方米的水入京,但也无法根本扭转北京市整体缺水的局面,所以,政府坚决贯彻实施“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公众身体力行节水,拧紧这两道开关,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北京用水的紧张局面。■
【本文整理自“北京市水源地及地下水污染防控决策咨询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