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抗菌药物滥用从未停歇
文/郑波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
在欧洲,每年因抗菌药物耐药性会使2.5万人丧失生命,并带来超过15亿欧元的医疗保健费用和生产力损失。这组数据由欧盟委员会公布,可见,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问题从来不是国家的个体问题。随着抗菌药物的长期广泛应用,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严峻问题。
中国近些年来,不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对细菌耐药监测的力度越来越大。2005年,卫生部建立了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不过在那时,只是医院自愿性参加。直到2012年出台《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在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我国对抗菌药物监测的力度有了明显上升,由自愿变为“强制”,参加耐药监测的医院迅速增长。2014年,全国已有1400多家医院加入了耐药监测网。
目前,对耐药监测数据主要为回顾性研究,这些数据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从实验室而来,而是从医院临床实践当中而来。临床是医学的“战场”,回顾临床数据的意义非常大。这些数据由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这些回顾性的数据如果与前瞻性研究结合起来,将产生更大的价值。
通过细菌耐药监测、广大医护人员的努力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加强,有一些抗菌药物耐药状况已在好转。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需要用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比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六年前,不少医院里MRSA检出率能达到50%至60%,但到2014年,很多医院的MRSA分离率已经降到了30%左右,因此MRSA降低,减少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死亡率。我们通过耐药监测来看耐药状况的变迁,这些成果的取得是综合治理的结果。
就我国开展的全国范围的抗菌药物的专项治理活动来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就是行政手段。我认为,在某些方面,行政是有力度的,使效率提高。
在专项治理活动之前,一类切口,也就是清洁伤口,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非常高,很多医院都达到90%以上。在这几年的努力过程中,医生起初担心如果不用抗菌药物术后会不会感染,但是,经过宣传教育,经过医生们自己逐渐的尝试,现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比例降到了30%左右,而术后感染并没有明显变化,减少了60%的预防用抗菌药物。
这四年的巨大变化,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这同样也显示了行政力量的优势。
近些年来,各个专业学会也相继建立感染学组,各专业学会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委员会等在全国开展各个层面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活动,让更多的临床大夫知道如何合理应用临床抗菌药物。
这个“合理”包括如何诊断,诊断之后如何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如何决定抗菌药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治疗疗程等。在诊断中,如何应用现有的实验室的手段结合临床来进行诊断也十分重要,因为所有的诊断手段如果不结合临床都会大打折扣。只有将这些步骤都控制到位,才能尽快有效地消灭病原菌,才能够减少耐药。
对于医生来说,如何诊断是病毒感染、是细菌感染或是其他感染并不是一件易事。临床问题非常复杂,有时难以区分是感染还是非感染所致发热,即使是感染,也难以区分病原体。
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些诊断手段在使用,但还不是很完善。比如白细胞检测,某种程度结合临床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但有些感染白细胞可能不会出现变化,又应该如何判断呢?
所以,我们应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来开发符合临床需求的快速诊断方法,在目前已有的诊断手法之上开发更先进的方式和技术。要让大夫学会正确解读诊断结果,只有这样,因泛耐药细菌广泛传播造成的“后抗菌药物时代”才能更慢地到来,甚至不会到来。
中国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个别因抗菌药物滥用而导致的极端事件,但总体来看,医学界越来越重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此外,随着对公众的教育,全社会对抗菌药物认识的提高,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会越来越少的。■(整理/记者 白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