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感冒”吗?
文/秦健勇 广州荔湾医院肿瘤科医生
“感冒”一词最早被古代文人用以称呼一种小小的身体不适,后来演变为现代医学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感冒常常有如下症状:打喷嚏、鼻水、鼻塞、咽痛、咳嗽甚至头颈部疼痛,以及发热、全身酸痛等,现代医学认为感冒症状是由人体遭遇呼吸道病毒或者其它微生物侵袭后的继发的炎症反应所致。
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健康状态是指机体的稳态调节能力,健康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稳态调节能力。感冒就是一种机体上呼吸道对外界微生物抵抗的轻微失稳态,几乎人人难以避免出现这种状态,每个成人每年约有3次感冒,多数时候这种失稳态会自动回归稳态。
从生物进化史的角度看,感冒是一种人类进化过程中免疫力发育促进剂。人体正是在与各种微生物的长期相处中获得机体免疫功能的完善。比如人体肠道中的微生态群落中就含有大约一千克的细菌,而其它各种体腔的表面,甚至体内脏器,也含有各种各样的细菌与病毒。它们在健康状态下与人体达成和平共处协议,甚至互相依靠,共同发展。但是,人体一旦因各种原因免疫力下降,它们和人体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所以人类对感冒这种小病的应对能力,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机体健康度,多数健康人的感冒症状是轻微的不适,可在3天内自行好转。如果您的感冒迁延较长时间,或者症状严重。那就得看医生做一些对症处理必要时候还得进一步检查了。由感冒而致急性心肌炎进而猝死,是感冒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至少四分之三以上的感冒和病毒有关,这些病毒约有二百种之多,最常见的是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及流感病毒。对于大多数病毒感染,至今缺乏有效的药物来治疗。感冒相关性病毒复杂多样,繁殖迅速,而且具有高度的基因不稳定性,不断出现新的基因表型。例如,致死性疾病SARS就被科学家们认为是感染冠状病毒的突变株所致。金刚烷胺被发现对甲型流感的预防有效率颇高,但是用作治疗却疗效不佳。
感冒多数有明确诱因,各种原因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最常见,如受寒、淋雨、疲劳、熬夜等。感冒初始症状一般在诱因发生大约二十四小时后出现,这个时间正是病毒经由呼吸道黏膜入侵人体后可以迅速繁殖到对人体有杀伤力的时间。一些感冒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尤其对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而言更是意义重大。在抗生素产生作用之前,感冒后继发的细菌感染甚至会导致死亡。
对于大多数感冒的人而言,不需要特别的抗病毒药物,更不需要抗菌素治疗。感冒的治疗原则是对症处理减轻症状,预防或识别并发症。打喷嚏、鼻水、鼻塞、咽痛、咳嗽、发热,这是最常见的感冒症候群,对症处理的药物往往就是针对这些症状的:减轻鼻充血症状的,如伪麻黄碱、扑尔敏等;退热止痛药物,最常见的为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止咳化痰药物,如美沙芬与羧甲司坦;有些药厂也会加入一些金刚烷胺抗病毒药物。至于维生素C之类,最新的研究认为对感冒消退没有帮助。由于不少感冒患者会表现为发热乏力,多饮水与休息以及清谈饮食是有必要的,水是退热必须的载体。
少数的感冒与一些细菌有关,常见者如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均、葡萄球菌。这种情况下,多数需要使用抗菌素治疗,以避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出现。感冒初起很少原发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更多是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原来有慢性病,或者是老年人,小小感冒也可能继发较严重的疾病,如细菌性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甚至重要脏器的并发症。
很少有人从来不感冒,幼儿更为常见,这与他们的呼吸道免疫力发育不完善有关。大多数感冒可能是天然的免疫调节剂,据认为从来不感冒的人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会增高,比如来自海外的研究认为罹患癌症的几率会提高五倍。无论如何,感冒是一个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没有人能避免,理智的态度应该是科学地认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