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不净不生病?
自从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巴斯德、李斯特等人又建立了消毒法,全社会开始培养起讲卫生的习惯。但是近年来,“不干不净才没病”的说法突然抬头,它教导父母们在照料孩子时不要太讲卫生, 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切始于 1989 年,英国流行病学家 David Strachan 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独生子相比,大家庭里的孩子患花粉过敏和湿疹的风险更小。由此推导,大家庭的孩子从兄姐那里接触到了更多的传染源,因此避免了过敏性疾病,从而提出了“卫生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儿童时期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是20 世纪过敏性疾病爆发的根源。
卫生假说问世后,被不少免疫学家和流行病学家接受,他们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流行病学数据的支持,还有一些动物实验的证据也支持这种观点。一项研究发现,用洗碗机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因为手洗餐具洗不干净,孩子增加了接触细菌的机会,减少了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目前,卫生假说从过敏性疾病延伸到I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抑郁症、部分肿瘤、自闭症等疾病。不过,卫生假说问世超过 25 年了,至今还处于假说的层次。
在卫生假说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老朋友假说”。该假说认为,在漫长的狩猎和采集时代,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受到环境中微生物的驱动而进化的。进入农业时代后,这种驱动就不存在了,因此农业时代之后人们的免疫功能就没有发育成熟过。在此基础上,加上卫生革命的影响,使得过敏性疾病大幅度增多。老朋友假说听起来要比卫生假说靠谱一些,但这个假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不能提供解决办法,除非重新回到狩猎和采集时代,否则就只能这样了。
2010 年,又出现了“微生物多样性假说”,认为肠道菌群是免疫系统发育的动力,关键时间是怀孕晚期到出生头几个月。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有助于宝宝肠道菌群的建立,预防过敏性疾病。
在我看来,这几个假说的最大问题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首先,过敏性疾病确实涉及很多儿童,但过敏性疾病并不能代表全部儿童疾病,从保护儿童健康的角度,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是最大的威胁,而预防传染病除了疫苗外,讲卫生是极为有效的预防手段。
即便是从培养免疫力的角度,也可能只有少数儿童通过接触微生物、通过生病而提高了对致病微生物的免疫能力,大部分儿童只会不断生病、体质虚弱,影响健康和寿命。
其次,即便局限在过敏性疾病的范围内,这些假说也不一定站得住脚。讲卫生的做法已经很久了,而过敏性疾病的快速上升是讲卫生之后很久才出现的。仅就微生物来说,讲卫生和过敏性疾病上升的关联可能还不如抗生素滥用与过敏性疾病的关联强。
此外,过去几十年,人类饮食严重“垃圾化”,已经导致全民性肥胖,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更有可能引起过敏性疾病的高发,也更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的差别。
最后,缺乏锻炼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信息革命的一个副作用是人们越来越懒,缺乏运动是不是会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快速上升?这一切都值得考虑和研究,过敏性疾病的快速上升可能是上述几个因素的联合作用导致的。
很多人从免疫学的角度,认同卫生假说。如果从单一微生物来说,早接触确实会产生抵抗力,但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这种接触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其次是环境中好微生物和坏微生物同时存在,你无法选择只接触好的微生物。对于某些高危人群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本身存在缺陷,不干不净之后生了病,会对身体产生永久性伤害。
我不提倡不干不净以增强免疫力。从流行病学资料看,有健康生活习惯的人免疫功能正常强壮,而酗酒、饮食不健康、压力大的人免疫功能相对弱,容易生病。更为重要的是,传染病依然是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做好相应的措施,减少大人和孩子患传染病的几率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