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科学反观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1-19 18:54:33   阅读量:0
  近年来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具体说,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我们周围的世界面貌一新,但同时有没有带来负面影响?换言之,科学带给人类和世界的都是正效果吗?科学是真理吗?科学反映的世界是全面、真实的吗?科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反观科学,全面、深刻、理性地认识科学。
  反观科学要先从科学的定义开始。《新华词典》将科学定义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将其具体定义为“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的公式化的知识体系。”其它定义林林总总,各有千秋。无论何种定义,其基本点是: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内在规律,人在不断认识和发现规律中发展科学。科学能够被重复、被检验、被证实,也能被证伪。
  反观科学还要理解与科学对应的另一个概念——非科学。除了科学以外的领域都属于非科学范畴,如文学、艺术、哲学、玄学、宗教等。非科学不能被重复、不能被检验、不能被证实,但也不能被证伪。非科学有存在的客观性,人对其认识也有不确定性。非科学范畴内还有一个子集——伪科学,当人们把非科学现象或存在以科学的名义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成为了伪科学。伪科学不能被重复、不能被检验、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由此可见,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可归为科学与非科学两大范畴,科学不是客观世界的全部。
  反观科学需要认知科学的两重性。科学的两重性首先体现为科学与技术只是人类的工具,如何运用这个工具则取决于人的内心或立场;其次体现为科学与技术的创造性与破坏性并存,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新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再者体现为物质与精神的冲突。哈贝马斯在其《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中认为:“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当代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已成为奴役人的力量而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此言揭示了当人们以物质需求为目标追求科技发展时,即为在经济竞争中获得主动而不断跟踪和推进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的精神恰恰被物质追求所奴役。
  反观科学需要认知科学的相对性。科学的相对性首先取决于客观事物存在的相对确定性,由此得出的科学认识也具有确定性。当时空维度或其它条件变化时,即客观事物存在的相对确定性发生变化时,人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其次取决于人的认识的渐进性,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和人的认识不断接近事物真相,原有的结论可能被推翻、被证伪,新的结论又会被建立。就是在相对正确一次次被证伪、被建立的交替中,科学才日益逼近真理。因此,科学是相对的,唯有宇宙真理客观、永恒。
  反观科学需要认识科学的局限性。科学的局限性,说到底源于人的局限性。宇宙浩瀚无极,世界万象斑斓,人之于宇宙而言只是有限的和微不足道的存在。纵然人的智慧能够透析和深入事物,但与宇宙的无限性相比,人类认识的总和也只是窥见事物表象之一斑。人不可能得到关于宇宙万物的全面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是不可知的”与“认识是无止境的”是同一含义的两种表达,并无根本的对立。科学技术无论如何发达,相对于那无极宇宙与万象世界的奥秘,也只是萤火之比日月,晨露之比江河。
  综上,反观科学就是客观、理性、辩证地对待科学和对待自己。我们尊重科学,但不迷信科学;我们发展科学,但不背离真理;我们弘扬科学精神,但反对科学主义,因为科学主义是绝对化的科学理念,是对科学的迷信与人的精神妄念。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科学越发展,越要敬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