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医疗的“个性”是什么?
文/京虎子 旅美科普作家
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成熟后,开始了人类全基因测序。这些庞大的工程完成后,个性化医疗的概念出现并成为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人们开始憧憬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基因序列库,医生会按照患者的基因序列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治疗。这个概念喧嚣了一阵之后,个性化医疗变得几乎无声无息了。但科学界并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默默发展,个体化医疗已经小有所成,科学界对个体化医疗这个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
从字义上理解,个性化医疗是精确到个体的,在正确的时间给予正确的病人以正确的治疗。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无疑是一种非常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肯定会非常有效地提高民众的健康和寿命。
但是,实现这个目标有一个最大的障碍,即医疗系统不可能承受。如果进行这种字面意义的个性化医疗,至多只能为极少一部分人提供超高档医疗,如此消耗医疗资源,势必严重影响为全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和转基因一样,个性化医疗这个名词起得不好。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应该称作精确医疗。精确有不同的程度,并不一定非要精确到个体,而是在某种特定的疾病之内再继续细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所追求的依然是一种药适用于很多病人,只不过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技术缩小了适用范围,更为精确。
个性化医疗认为某种疾病有其共性,也有其区别,这种区别不是病人个体的区别,而是疾病亚型的区别,这种区别造成现有治疗手段对某些病人有效、对有些病人无效。个性化医疗要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难题,同时在无法做到治疗某种病的所有病人的情况下,为其中一部分人提供治疗手段。
标准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是患同一种病的所有病人都吃同样的药,属于“大锅饭”的水平。基因序列分析为医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对肿瘤细胞的分子分析,可以找出有规律性的高发突变,然后研制出针对这些突变的药物。个性化医疗是要对疾病用生物标记进行细分,然后用对生物标记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分别治疗。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治疗CML的化疗药物不仅没有什么效果,而且副作用很多,骨髓移植虽然有效,但必须有合适的贡献骨髓者。半个世纪以前,CML细胞染色体变化被发现,其后20年,BCR-ABL融合基因及其与CML的关系被确定。之后,科学家开始寻找能够针对BCR-ABL的靶向药物,2001年FDA批准格列卫用于CML的一线治疗,类似药物相继问世。这类靶向药物的效果非常好,彻底取代了CML的其他化疗药物和骨髓移植。
格列卫的成功并不能推广到其他肿瘤上,因为很难再找到一个只有单一基因变异的例子。但一些肿瘤有几处基因变异,可以根据这种基因变异来分别研发靶向药物,然后对病人进行基因诊断,按存在的基因变异来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这便是真正的个性化医疗。
个性化医疗不仅能够将病人进一步区分,使用更有针对性的药物,而且能大大减少一种药或者几种药用于一种病所带来的副作用,它所代表的是更为精确、更加安全和更为有效的新一代药物治疗手段。
囊性纤维化(CF)是另外一个成功的例子。4%的CF病人因为携带G551D而导致CF,使用靶向药物VX-770可以使得这些病人的肺功能改善17%。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在无法治疗所有病人的情况下,为部分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个性化医疗已经有不少典型的成功案例。不仅仅是研究机构、药厂和临床在个性化医疗方面全力以赴,规范和管理也跟了上来,形成了全方位的发展。其进展不仅有助于新药的研发,也有可能导致很多疾病被重新定义和划分,让我们对疾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目前有超过300种疾病的2000多种生物标记被确定和研究,累计研发了超过20000种靶向药物,其中几千种被批准或者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这个趋势还在继续扩大,预示着现代医学正在进入个性化医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