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29 12:39:43
阅读量:0
如果说基础创新是科技成果第一次创新,那第二次创新就是技术孵化、产品孵化的设计创新,“设计”工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从多年参与专利技术转化的实践中,我发现项目转化不成功主要有八大瓶颈。
一、价值认同瓶颈:通常专利发明人对自己的项目过于自信,估价太高。而投资方对超过市场承受的价格很敏感,企业对风险的预测和承受是有底线的,不确定的因素越多,投资越谨慎。
二、信任瓶颈:专利发明人担心自己的项目被抄袭,在利益得不到保障之前绝不轻易泄露关键技术,使投资方对项目缺乏深层次了解,对项目同样不信任。
三、项目信息瓶颈:专利发明人对生产环节、市场缺乏深层了解,投资方对项目的生产和市场缺乏深层次了解,合作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需求自然不能有效对接。
四、利益分配瓶颈:专利发明人是个体,处于弱势地位,投资方处于强势地位,会产生利益分配不平等的现象。
五、回报周期瓶颈:专利发明人由于心急,又不考虑生产等方面诸多环节,买断或提成的时间往往和投资人在产品上市的时间有分歧,影响到双方合作。
六、技术瓶颈:技术的局限性,技术的完善所需的交叉性学科的互不认可和难以协调的瓶颈,一项技术成为产品需要很多相关技术参与,如果相关技术还没有被攻破,或排斥这一应用领域都难以往下进展。
七、投资瓶颈:投资人的实力有时也在决定技术产品的成败,一项技术孵化是有周期的,不到一定节点,就得不断地投入,资金链在关键时候断了,结果可想而知。
八、合作方选择瓶颈:合作者本身的问题,也就是人没选择好,道不同不足以为谋。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价值认同以及对产品、技术、市场的信心,合作很难继续。
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当然这是一个战略布局、整合资源、项目突破的过程。首先要对项目做五大要素的评估。这里指的项目适用于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创意、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等。
评估的第一要素技术,主要考察它的完善程度、生产材料、生产工艺的可操作性;第二要素市场,未来产品的市场潜力、竞争对手状况、消费群体、价格定位;第三要素地域,也就是产品的生产配套环境、加工链、配件厂商等是否齐备;第四要素周期,即生产周期和回报周期有多长?第五要素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
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化中间过程为“孵化”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其实就是“爬行设计”,要求设计团队积累大量的专利资源、市场信息、企业和政府资源,才能完成这个中间的“设计”环节。
我来举一个真实的案例——美的“灭菌扇”合作案例。最初,由盛光润先生向科技孵化平台提出一个点子,由孵化评估后确认有市场前景,孵化平台进行技术改造等设计,先由孵化平台做一个能使用的功能参考样机,紧接着申报国家专利,并委托国家医疗保健器具研究中心进行产品功能检测,同时委托佛山质检所光能检测机构进行光辐射的安全检测,将样机和检测报告、配件生产资料提供给广东美的集团,美的集团通过严谨分析认为有市场前景,美的和孵化平台签订正式合作开发合同。
然后孵化平台制作了八台功能样机,由孵化平台评估后确认有市场前景。双方同时确定八个不同家庭做调研对象,使用十天后,回访八个家庭并填写试用后的调查问卷,美的集团做出详细的市场调研报告,由孵化平台进一步地完成市场认同的外观和机构设计图纸,由美的集团投资生产和销售灭菌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项目孵化为商品需要经历两次孵化,第一次孵化是对项目综合评估——产品设计——生产评估的过程;第二次孵化是:样机市场评估——找投资方——产品上市——市场营销,直到商品化、产业化。这两次孵化就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而设计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专利技术的转化力。
文/李泽田 资深设计专家
重点聚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