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人性化决定技术能否生存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29 12:36:20   阅读量:0
  “信息技术”真的是新潮概念吗?实际上,它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古巴比伦人把楔形文字写在泥板上,古代中国人用兵马俑表现他们的军阵。15世纪古登堡印刷机出现之后,我们拥有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文本的可能性。而今天,许许多多的信息又被储存在电脑和手机上,并通过网络和各种储存体来传递。可以说,信息技术进步的历史,正是储存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不断趋于人性化的过程。
  
  其他的技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20世纪60年代,机械手表还是奢侈品的时候,人们到商店购买手表,通常只会关心它走得准不准;而今天,人们更关心手表的品牌,因为那决定了更多关乎使用体验的因素,比如戴起来是否舒服。台式电脑也是一样的道理,世纪之交的时候,人们大多只关心商店里出售的电脑运算速度快不快,而现在,人们开始关注电脑的品牌,以及背后的使用体验。总而言之,当一个技术领域成熟起来的时候,人们就会开始关注它是否人性化这一方面。而人性化与否,决定了技术能否生存。
  
  绝大多数现代人都知道鼠标为何物,但很少有人了解,它的雏形早在1969年就已经出现。鼠标方便了人们使用电脑,而且从最早的机械式发展到了光电式,无线鼠标也粉墨登场。但在经历这么多改进之后,它真的已经足够人性化了吗?很显然,用手挪动鼠标,控制光标去点击电脑屏幕上的程序和文件,与直接上手点击,还是有些区别的。
  
  于是,我决定在无线鼠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变成“无鼠标”,也就是用我的手代替鼠标来完成移动光标、击键和滑动滚轮等操作。动画片《猫和老鼠》给了我意外的灵感:老鼠杰瑞无意中得到一瓶“隐形墨水”,并将它涂满全身,从而畅通无阻地偷吃食物,不会被汤姆猫抓到。动画片里杰瑞将墨水涂在身体各个部位,让自己一点点隐身的情节,让我想到鼠标也可以在保留功能的情况下,让实体逐渐隐身。我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侧面和屏幕背面分别安装了激光器和摄像头,让它们监控手的位置与动作,再通过软件转化为鼠标操作,使电脑彻底摆脱了对鼠标的依赖,也让我的操作方式更接近于人的本能。
  
  事实上,如果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电子产品硬件未来的发展趋势,或许是仅仅留下很小的存储和运算部分,而屏幕与摄像头、(电脑)鼠标、键盘、(手机)按键、触控设备等用于输入信息的硬件,都会“归于虚无”,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将会模糊。这个设想并非没有依据的空想,我一直在研究与改进的“第六感”设备,就是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第六感”设备包括摄像头、微型投影仪和智能手机。在最开始的实验中,我还不得不把投影仪改装成特制的帽子顶在头上,以至于被朋友们当成是疯子。但现在,这些硬件的体积都已经很小,可以挂在脖子上。此外,我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戴着红、黄、蓝、绿四只指套,用以控制“第六感”设备。佩戴这套系统之后,我只需要找一面墙或者粗大的四方柱子,甚至是一本书、一小叠A4纸,就可以启动“第六感”系统。摄像头可以捕捉我的手势,经由智能手机里的程序处理后,用以操作投影仪投射出来的虚拟屏幕。不仅如此,投影仪还能在我的手上投射出手机按键,供我拨号与人通话;摄像头也可以“读懂”我摆出的“拍照”手势,让我像做游戏的儿童一样,看似只是做出操作相机的样子,却得到了真正的电子照片。目前,我正努力让“第六感”系统更加稳定、更加便携,从而使它有可能在大众普及。
  
  我所做的这些发明创新,并没有用到什么非常尖端的技术,但它们却可以让人们操作电脑和手机更为便捷。事实上,这也可能是未来信息技术的一种发展方向:在硬件层面上,我们或许没有惊人的进步;但对既有技术的细微改进与重新组合,却可以带来更符合人类思考习惯的操作体验。

  文/明柏霖(Pranav Mistry),三星电子(美国)北美研发中心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