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科技发展还需科普助力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27 13:38:07   阅读量:0
  刚刚过去的五月科普市场繁荣,科技周、科博会等大型科普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眼球。在这些活动中,跟城市建设相关的展项颇受关注。确实,城市环境、交通、饮水安全,这些都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我们能从科普活动中学到什么呢?以食品安全为例,我们对不良食品都深恶痛绝。但是,如果不进行科学普及,谁会知道苏丹红呢?事实上,苏丹红的毒性并不大,不过由于大家受过这方面的科普宣传,即使毒性不大也令民众不安。再比如,现在大家到超市购买食品都会注意营养标签,查看生产日期,这些都是食品安全科普中向民众灌输的理念。
  
  但是,更多的时候科普活动并不会立刻产生效果,投入产出并不能直接兑现,起作用往往要在10年、20年之后。一场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并不能只看有多少人参加,有多少篇相关报道,而要关注它使民众的知识思想产生了哪些变化,对未来工作生活有什么指导性作用,这些都不是当时能体现出来的。所以说,科普是公益性的,我们如今工作生活中能享受科技成果,就得益于几十年来持续不断的科学普及。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普工作要承担的责任更大。这是因为西方国家从落后到发达用了200年的时间,而我们从改革开放算起,满打满算也不过30余年,应该说目前沿海地区已经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
  
  以洗衣技术革新为例,中国和西方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西方国家工业进程后的第一代农民完全不懂机械,纯手工洗衣,第二代人了解了简单的手摇洗衣机,下一代是双缸洗衣机,到了第四代人才掌握了自动洗衣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体验科技变革,因此对理解知识变化的要求不是那么迫切;而我国民众需要在短时间内从对机械一无所知跳跃到“自动洗衣机”。从30年前还基本上对现代化一无所知,到如今成了建设现代化的栋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一代人科学素质的大幅提升,要求很苛刻,长期的科普活动才能使民众赶上现代化的步伐。
  
  这样的长期科普给某些领域带来了跨越式发展,十分振奋人心。以3D打印技术为例,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对3D打印解禁后我国才发现它,并于2000年左右开始启动研究。到如今,美国大批3D打印出的基础零部件出现强度不够的问题,发展很不乐观。而我国,已经超越了。
  
  2012年11月24日上午,我国第一款舰载战斗机歼-15成功降落在中国航母“辽宁号”甲板上。它的总设计师表示,“如果没有3D打印,歼-15估计连试飞都尚未成功呢。与此同时,我国歼-20、歼-31等多款飞机一起推出,而美国在一段时间内只能试飞1-2架”。
  
  可以说,在未来的5-10年内,会有相当一批人在3D打印工厂中生产现代化产品,他们对3D打印的基础常识就来自今天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同样的,今后你如果想买一辆锻炼用自行车,选择的将不是“二八”、“二六”这样的标准型号,而是根据你个人身高、体重专门设计的个性化自行车。如果这种科技潮流变化现在没有及时向民众科普,10年后自行车厂的工人就难以跟上生产革新,因为他们脑海中没有这些基本概念。
  
  所以,我们现在不断加强科普力度,把未来会流行的技术提前向民众灌输,培养新一代社会劳动者。尽管这些社会劳动者在其出生环境下获得的知识较为落后,但是科普在其成长中不断向其“塞”入新知识,使他们能够伴随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依赖于科学家,更离不开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是科普的意义。
 
  文/吴晨生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