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苹果手机的“觉知型淘汰”伎俩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9-01 15:53:43   阅读量:0

  即使是耐用品,如今也越来越不经用了。和以往相比,现在的东西看起来更加光鲜,但常常没用多长时间就坏,或者用户的使用体验变差,差到人们只得将之丢弃。

  早在上上个世纪,耐用品制造商们就已经意识到,如果商品过于耐用,人们更新购买的速度就会变慢,企业就无法满负荷地开动隆隆的马达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以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逐利的资本是不能容忍这种状况继续的。

  于是,制造商们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他们在设计产品时,就规定了产品报废的时间。这样,当过了保修期后,产品就不能继续使用,或者用户的使用体验大幅降低,逼着消费者去更新购买。这一设计理念后来被学者们定义为 “计划型淘汰”(planned obsolescence)。

  灯泡的寿命或许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爱迪生1881年成功研制的首个商用灯泡就能连续使用1500小时。1895年,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开始生产一种能亮100年的灯泡。很显然,灯泡寿命越长,消费者购买的灯泡越少,生产灯泡的企业的经济劣势就越明显。

  1924年圣诞节期间,欧司朗、飞利浦、通用电子等当时的几家世界主要灯泡制造商在瑞士日内瓦一间密室集会,讨论名为“太阳神”的秘密计划,密谋通过专利交换,将全世界的灯泡寿命控制在1000小时以内。到1940年 代,1000小时差不多成了灯泡的标准寿命。1942年,美国政府控告通用电子,并且在11年的缠讼之后,通用终于败诉,但市面上的灯泡产品,其寿命仍然维持在1000小时左右。

  计划型淘汰,通常是经由技术、工艺控制和原材料选择来实现的,也就是对产品的功能和质量进行“设计”。但有的时候,功能和质量不存在问题,仅仅是正常使用就会降低人们对产品的满意度,从而引发更换性购买。汽车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许多人或许已经注意到,许多汽车的车身表面都是高抛光的,洁净得一尘不染。这种车身当然有很好的审美效果,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这种“完美的车身”难免会受损,这或许会引发一些消费者的不满和提早更换。

  据我观察,计划型淘汰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这或许主要是因为中国人还不太富裕,很多人仍然愿意购买寿命长的高质量耐用品。但另一种工业设计策略对中国的影响,和发达国家几无二致,那就是“觉知型淘汰”( Perceived Obsolescence)。如果说计划型淘汰的重点是蓄意破坏产品功能本身,那么,觉知型淘汰的重点则在于鼓励消费者对现有产品产生不满,从而引发更换性购买。

  觉知型淘汰主要是通过不断变换产品样式和不断推出更新版或功能加强型产品来实现的,在汽车、手机等时尚产品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通用汽车被许多人尊为觉知型淘汰的鼻祖。上世纪20年代,后起的通用公司为了与福特汽车竞争,每年都要推出新的样式,用户还可以挑选汽车的颜色。但亨利?福特坚守经济、耐用型汽车定位不变,颜色也只有黑色一种。几年过去后,通用的销量超过了福特。通用的成功秘诀在于:它把汽车塑造成一种潮流象征物和地位标志物后,一些人的购买行为会让另外一些人感觉到心理压力,因而会跟随购买。

  手机等电子产品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或许你已经注意到,当下的电子产品功能越做越多,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推出的每一代新产品似乎都有瑕疵,但产品制造者和产品营销者对此并不在意,他们根本不想甚至也没有必要等到产品设计完美了再上市销售。

  对于计划型淘汰,我们似乎无能为力。但是面对觉知型淘汰,你也许没有过度悲观的必要,说到底,它是你觉得你使用的东西已经过时、应该淘汰了。倘若你的内心足够强大,有更多的内在追求,不追逐那些潮流象征物或地位性产品,只要功能够使,哪怕IPhone 100面世了,你仍可以心安理得地使用IPhone 4。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