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该让病人满意吗?
在同学圈里,有几位在中国和美国当医生的同学在讨论是否应该在明知抗生素对病毒性肺炎等疾病无效的情况下,为了让病人满意而开抗生素。这是中国医生和美国医生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抗生素滥用的一个原因。
让病人满意是否属于医生的职责?医疗是服务的一种,病人是顾客,让病人满意似乎应该是医疗服务的一项准则。无论中美,都有人提倡医生要让病人满意,而且病人不满意的后果很严重,在中国可能是医院暴力,在美国则是医疗诉讼。
医生是一个对专业技术和经验要求极高的职业,而且事关患者健康甚至生命,要经常做出风险性很大的决断,这种决断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和病人满意度常常有矛盾。
针对某些疾病和症状,特别是那些没有有效药物的病毒性疾病和自愈性疾病,病人往往希望医生开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上,有医生的责任,也有病人的责任。告诉病人靠自愈很难让病人满意,还得冒一定的风险,所以很多医生选择了以开药来换取病人满意。
这种做法是有悠久历史的。1960年以前,医生用无效药物以求病人满意是很常见的做法,这些药物所起到的是安慰剂效应。传统医学的绝大部分药物都属于这类,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甚至现代医学出现之后,所谓的医疗实际上主要依靠无效药物所引发的安慰剂效应。
随机双盲试验出现后,才有了真正的验证药物疗法的可靠方法,不仅传统药物,甚至一些一直被认为是有效的合成药物也逃不出安慰剂效应的范畴,比如可待因止咳。近半个世纪以来,医生们才逐渐转变观念,强调疗效,如果没有有效药物的话,就任其自愈或者缓解症状。
但是,在医生之中,依然有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1960年以前。2009年,美国NIH、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联合进行了一项对1200名内科医生和风湿病医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几乎半数医生经常为了病人满意而给病人开维生素、止痛药和抗生素。61%的医生认为这从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认为是医生的义务,这些医生中的很多人还真心相信这些药会有些效果,只有2-3%的医生给病人开真的安慰剂,比如糖丸或者盐水。
如果调查中国医生的话,不仅这样做的医生占大多数,而且开抗生素、中药、抗病毒药、输液的比例会很高。
这个调查不仅证明无效药物的临床应用依旧很普遍,而且证明很多医生并不认为这些药是无效的,因此存在着巨大的药物滥用和过度治疗。上面列举的药物和补充剂都有其副作用,尤其是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在中国还有中药未知的副作用和毒性。这些都是为了达到使病人满意而付出的代价。
不少医生认为这些代价与所收到的疗效相比是值得的,根据他们的个人经验似乎支持这种说法。但是2012年一项全美调查则得出相反的结论。这项对超过5万名病人的调查发现,这些满意的病人往往会住院治疗,其医疗费用比其他病人高9%,治疗药物的使用也高9%。更重要的是,这些病人死亡率更高。按满意度分组,对医生最满意的病人的死亡率要比对医生最不满意的病人的死亡率高26%。
上面这项调查说明让病人满意会导致医疗费用增高,更会害了病人。因为该怎么治疗是医生的份内工作,迁就病人有可能耽误治疗。
病人追求满意在很多程度上是因为医生们不同的态度,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医生迁就病人,那么遇上不迁就病人的医生时,病人就会很不高兴,如果大部分医生都不迁就病人、根据专业知识而不是病人满意度来处理的话,病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要求。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勇气,在美国有的医生因为坚持不迁就病人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在中国有的医生因此遭受医院暴力。
好的医生不仅仅是废寝忘食地为病人看病的医生,更应该是不迁就病人的医生,这才是真正的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