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为什么不受重视?
可能行内人都清楚,食品科学在这个社会其实是不太受重视的。在大学里,很多学生都是上不了通信、汽车、电子计算机、医药专业,才来学食品的,食品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就算是今天对食品关注起来,那也是因为有食品安全问题,大家稍微重视一下,否则这叫什么专业?不就是煮煮饭烧烧菜嘛,能有什么科学?但是,食品科学真的不重要吗?
两个月前,《纽约时报》有一篇文章,介绍了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讲的是墨西哥移民,离开了墨西哥城污浊的空气和差劲的医疗条件,来到了美国,但是在美国出生的墨西哥人,他的平均寿命却要比本土出生的平均短3年,这是为什么?美国空气的干净、医疗条件的优越是显而易见的,但全部被“吃错饭”给抵消掉了,这里面的道理值得深思。
全世界目前有两个最大的课题,一是气候变化,二是粮食安全。到了2050 年,大概有92 亿人需要养活,但现在每天只有1 美元来生存的人有10 亿人,2 美元的有20亿人。其实1 美元够买2 公斤最好的营养素了,营养素有什么用处呢?大概1.7 公斤的饲料就能转化成1 公斤的肉,但是这么好的营养素,如果没有食品技术,它就是饲料,有了食品技术,就能解决吃的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的富翁中10% 是来自于食品界的,去年的首富居然还是做食品的——娃哈哈的宗庆后,可是这样一个领域,在国家自然基金里面,食品占1% 都不到;全国有260 多所大学设了食品课程,可是食品专业做得再好,在大学都没有地位。在学术界,只有搞农业的袁隆平种点水稻,可以成为英雄。在食品界,把大豆变成豆奶这样一项伟大的技术,它却不能成为正常的知识进行传播,相反还引起了恐慌。从消费者来说,目前对加工食品充满了误解,行业备受攻击。
食品行业看起来这么悲惨,是因为很多人把食品的形态和药物、手机、汽车进行比较,最后发现,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做出来的东西,看起来也没比老奶奶、老妈做的好啊,也没有新奇到哪去,所以评价不高;另一个原因是,在古代的时候,猿人整天都围绕着食品转,生活就是出去打猎,煮了吃,吃了睡,生活的核心就是食品,食品当然是至高无上的。而几千年来我们食品科技做了什么事呢,就是把食品的重要性越变越小。三四十年前,一顿饭要做两个小时,现在15 分钟就能做出来了,食品极大丰富了,但它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不紧要了。
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食品科学自身。你看,一块肉生吃的时候你是猿,烧完了再吃就变成人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说不清楚;还有茶叶,它可以变成绿茶,可以变成乌龙茶,可以变成红茶,它的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现在还讲不出来;2005 年,中国的卫生部发布两次丙烯酰胺的警告,到底有毒没毒?毒理学的方法研究了有毒,医学上却没有相关性,怎么回事?也就是,食品科学确实还没有回答好一些基本而重要的问题。
我手头的课题能够说明,食品加工过程之复杂和精巧,远不是现成的方法能够解析的。但目前为止,食品科学好像没有独立的科学,基本都是借用营养学、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我们最熟悉的生和熟,营养学就是测蛋白质或者脂肪就完了;我们谈到食品安全问题,会说某某化学成分造成的危害有多大,我提供一个数据,叫做折寿率,各种因素对寿命的影响,那么“吃错饭、吃多量、饮食紊乱”的危害是最大的,残留一点农药、化肥,或者吃进微生物拉肚子造成的危害和它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是现在由于有毒理学和营养学,整天都是围绕着成分来论。食品科学曾经把猿把成了人,但是如果今天我们做不好,食品就会把人类吃成猪。不管社会对食品科学是否重视,我们的责任都是重大的。我们需要让政府决策者、消费者更了解食品工作,需要大力推进食品科技,这是食品学科赢得科学地位的唯一途径,也是造福人类最有效的方法。
注:本文由编辑据饶平凡演讲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