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干热岩
能源
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干热岩
日前我国科学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专家认为,地热资源已成为新能源中的佼佼者,而干热岩又是其中最具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的清洁能源。
干热岩埋藏于地下3到10千米,是没有水或蒸气的、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这种新兴地热能源,温度在150℃以上,可广泛用于发电、供暖、强化石油开采等等。
干热岩能源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高效低碳清洁能源,科研人员解释,主要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气,再抽取到地表进行利用,其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氮硫氧化物等污染物,不会出现其他环境问题,也不受到过多的环境因素影响。
通信
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通过技术验收
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近日顺利通过技术验收,意味着世界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已经具备开通条件,我国在量子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据介绍,2017年以来,“京沪干线”进行了各分系统的应用测试和720小时长时间稳定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作为一条实用化和商用化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未来将向金融、电力、广电、政务等各行业开放,为广大用户提供量子层面的安全服务,从而大力推动以量子创新技术驱动新兴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战略需求。
物理
“自加热”电池解决冬奥会电动汽车续驰难题
8月31日,以北京理工大学为首的电动汽车技术团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与低温电池技术成果,该成果面向2022年冬奥会环境研发,让电动汽车不再“怕冷”。 - 30℃时该成果电池系统基于自加热的方式在几十秒内使电池温度上升到0℃以上,彻底解决了电动汽车在冬季续驶里程急剧下降等诸多难题。
航天
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将用于制造航天发动机
长期以来,航空发动机一直都是我国航空工业中的一个短板,而航空发动机中的单晶叶片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是航空产品第一关键零件,直接决定了航空发动机的性能。9月2日,央视报道称中国发现耐高温的超级金属“铼”,已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未来将赶超国际一流发动机。铼是一种金属元素,高熔点金属之一。这是人类发现最晚的天然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所有的稀土元素都少,比钻石更难以获取。价格跟白金的价格相仿,一克约300元。
探索
“中国火星村”方案敲定 总投资逾4亿元
9月3日,中国火星村(模拟火星基地)总体方案讨论会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召开,会议最终确定了火星村的总体方案,初步估计该项目的总投资将超过4亿元。
火星村的主体部分由“火星社区”和“火星营地” 两个功能区组成。火星社区是以火星为主体的旅游文化园,主要面向普通观光人群;火星营地是由若干舱段组成的高仿模拟火星驻留基地,其中驻舱体验活动主要针对高端特需人群。
生物
“看见”6亿年前化石里的细胞核
地球生命演化史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现今地球一切高等的复杂生命都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如何有效识别地质历史早期化石记录中的真核细胞及其亚细胞结构,是重建地球真核生物早期演化历史的关键所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家在我国瓮安生物群距今6.1亿年前的动物胚胎化石中,以显微CT确认了最古老细胞核结构的存在,这将为探索地球早期真核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
科普活动
2017全国科普日即将开幕
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的2017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于9月16日-22日在全国集中展开。活动主要包括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及全国科普日系列联合行动两大部分。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刘阳介绍,今年的活动聚焦社会热点、更加贴近民生、让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走近公众。北京主场活动将继续采用A区(中国科技馆)+B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庆典广场)的模式开展。
环保
我国首次在东太平洋开展海洋微塑料监测
当地时间9月2日,中国大洋45航次科考队在东太平洋海域开展拖网采样作业,对海洋新兴污染物微塑料进行监测。微塑料,即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也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据估计,海洋垃圾80%以上来自陆地,其中塑料垃圾高达80%—95%,海洋垃圾和海洋微塑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