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号”成功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通信
“墨子号”成功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8月10日凌晨,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等单位宣布,“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是继今年6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后,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实现的又两项重大突破。
生物
《自然-生物技术》撤下韩春雨的论文
8月3日,备受关注的“韩春雨论文事件”有了新的进展,韩春雨等论文作者发表主动撤稿声明:“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不过,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与此同时,《自然- 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的社论表示:“我们现在确信韩春雨的撤稿决定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做法。”但是,围绕这一事件的争论还远未结束。(相关评论见P4)
农业
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关键基因
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的单产,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钱前领衔的团队,发现水稻高产的关键基因NPT1,它能够调控水稻理想株型并有潜力增加其产量,将这一个基因和其他等位基因DEP1聚合导入中国现有高产水稻品种后,在现有产量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
航天
国内首个火星模拟基地项目将落户青海
从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获悉,我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项目将落户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红崖地区,这里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群,其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气候条件使之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 “类似的火星模拟基地是开展火星科学基础研究,进行火星与地球对比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说,火星在地貌、地质和物质成分方面都有一些特殊的特征。比如,地貌为荒漠,没有植被覆盖,地质上有河流、湖泊干涸的沉积物,物质成分方面有大量硫酸盐、高氯酸盐等水流干涸后的遗留物等。而该基地在上述三个层面有类似于火星的特征,这也是其成为火星模拟基地的原因。
天文
院士争论大望远镜方案 百名青年学者发联名信
随着两封针锋相对的公开信,一场关于中国拟建的“12米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LOT)的争议从学界蔓延到公众舆论领域。两封公开信,一封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陈建生,一封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成员苏定强和崔向群。前者强调“成熟”,后者强调“创新”。同时,12米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的未来用户们——海内外青年天文工作者,也选择以联署公开信的方式,呼吁围绕12米设计方案的讨论能变得更公开、透明。
院士增选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颜宁入选
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57位科学家“榜上有名”。名单显示,在今年的初步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为72岁,最年轻的是39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颜宁。2007年,30岁的颜宁完成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的工作,回到本科母校清华大学任教,成为当时清华最年轻的博导。今年5月,颜宁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一事引发巨大关注。(相关评论见P6)
交通
北京首条磁悬浮列车在轨测试
8月5日,北京磁悬浮示范线(又称北京地铁S1线)门头沟线进行轨道测试运行。该线是北京首条磁悬浮线路,一期工程全长10公里,起点为石景山区的苹果园站,终点为门头沟区的石厂站,是建设中的中低速磁悬浮轨道线,预计2017年底开通。与传统轨道线路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噪音低。
环保
京津冀地区PM2.5和PM10污染 有明显改善
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日前发布的《京津冀2013-2016年区域污染状况评估》报告称,“经过四年的治理,京津冀地区PM2.5和PM10污染已经有了明显改善。”该报告是由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团队完成的第四份关于国内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状况评估的研究报告。据该报告课题组介绍,京津冀地区PM2.5和PM10污染已经有了明显改善:13市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从2013年的100.1微克/立方米和182.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72.5微克/立方米和125.7微克/立方米,降幅达27%和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