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科学从“贪玩”中来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04 16:12:45   阅读量:0
  “在马路上开车,很多人会乱插队,其实用科学的角度一想,插队会导致阻力变大,而阻力变大通行速度自然会变慢。”老多认为,公德是符合科学的,他希望能写一些非国学的故事来影响读者。
  老多是中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地震学家李善邦之子李建荣。同时他也是这套两本《贪玩的人类》系列图书的作者。
  这套科普图书让人更多觉得是“好玩”, 书中没有宣讲枯燥的理论知识,也没有把科学家塑造成光辉伟岸的形象,更没有让人觉得科学是个和自己生活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那么科学是从何而来的呢?书中带着读者去找寻科学的源流:从公元前7世纪点燃科学之火的泰勒斯开始,到告诉我们不要过分依赖权威的罗吉尔·培根,到因为被砸而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一直到20世纪发现光也会拐弯的爱因斯坦……书中,老多把枯燥的科学史,演绎成了一部通俗好玩的故事集。
  “大家都对光的速度很感兴趣,并且计算出了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这可让当时的爱因斯坦乐坏了,心想这下可有的玩了。他想如果人要能以光速运动,那这个世界会咋样呢?没想到这个想法却成了他研究相对论的根,那时他16岁。”老多把玩火箭的高达德、用脑子玩理论的霍金这些科学名人好玩有趣的故事写了一箩筐。
  在《贪玩的人类1》上市后不就,老多就收到很多豆瓣网上的读者消息,在表示赞许的同时,希望老多更多地介绍中国人的“贪玩科学史”。有读者一句话点醒老多:我天朝的神威呢?
  于是老多便创作了《贪玩的人类2: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以下简称《贪玩的人类2》)。这本书里写的,就是中国人从觉醒到20世纪前二三十年,那些为中国的科学事业玩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的科学家们。他们是中国科学各个学科的开创者。不过,在老多的书中,他们和所有人一样,也都是普通人。
  中国的黄历中蕴含着很深的天文学研究、从甲骨文新旧派中可以看出当时两个派别在斗争而不是更替的结论……老多认为,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历史,会发现更大的智慧。“胡适说过,科学分多种,但科学方法只有一种,这就是探索精神。”
  看到现在人们对易经的认识,都只停留在将其用来研究玄学、风水、算卦上,老多十分痛心。“其实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八卦是从分类学中诞生的。几千年前,人们连文字都没有,古巴比伦的数字只能数到3,在这样的条件下都作出很多发明,今天我们有计算机、互联网,为什么取得不了先人的成就呢?”
  老多认为,这正是探索精神的流失所造成的。科学的进步不可能源于应试教育,而是源于人类好奇的天性和对自由的探索。如果试着把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放在人类的一种天性—探索世界的兴趣、对未知的好奇、摆脱无知获得智慧的快乐—由这些兴趣推动世界变化时,人类的“贪玩”也能创造文明和文化。
  “他用一种可想象的空间语言去描绘那个久远时代的场景,科学家们认真地发现、探索,在某一个时刻造福人类。”豆瓣网友蕾蕾豆在《贪玩的人类》书评中写到,是老多这些可爱的科普书让自己又重新爱上科学。
  谈到自己创作时的情感,老多认为,现在一样要有当年科学家身上的精神。“深夜中,父亲在书房的背影是我走上科学路的最大原因。”在《贪玩的人类2》书中老多更是将自己对上一辈科学家的怀念化入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