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讲述基因的故事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08 17:52:51   阅读量:0
  【桥段】
  
  几千年前人们就懂得酿酒,但直到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才让人类第一次知道,如果没有一种叫酵母的真菌的帮助,酒是无论如何也酿不出来的。到了1897年,德国生物化学家爱德华·布赫纳(Eduard Buchner)进一步发现,糖发酵成酒精的反应其实是由酵母细胞中的一种特殊组分催化的。只要有这种组分,即使没有酵母细胞的存在,糖也可以发酵成酒精。


  公众喜爱的科普图书
  
  书评连载(六)
  
  主办:中国科协科普部
  
  《基因的故事:解读生命的密码》
  
  陈润生 刘夙 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润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夙
  
  青年科普作家及科普理论研究者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基因的认识之深、之广,已远非100年前可比。很多曾经被我们视为常识的东西,在今天都遭到新研究的质疑,甚至被彻底推翻。癌症是怎么引起的?智力会遗传吗?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是什么?人类从哪里起源?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回答,已经和三四十年前大不相同了,正是有了这些崭新的认识,像生物工程、医学、农学这样的应用科技,才能在近年和可预计的将来同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因时代已经到来。
  
  基因科学的成果与公众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并理解基因科学及其与公众生活的关系,具有迫切性。然而,排序、编码的枯燥,作用机理的艰深,前沿进展的超乎预期,使基因科普书难于为读者所喜闻乐见。而公众十分需要一本具有充分的科学性、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又能被读者很好地理解、乐于阅读的基因科普书。
  
  在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科普化示范项目”支持下,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基因的故事:解读生命的密码》,就是这样一本别开生面的科普书。
  
  首先,创编队伍方面,以处于国际基因科学研究一线的科学家——本书第一作者,基因科学前沿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先生,与优秀科普作家——本书第二作者青年科普作家及科普理论研究者刘夙,强强组合,通力合作,打造前沿科技科普精品。这样的组合,旨在同时保证科学性、前沿性和思想性、可读性。
  
  其次,内容组织方面,以清晰的线索、简练的形式,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从基因概念创始到当代分子生物学最前沿进展的100年的科技成果,使读者能够通过一本小书领会基因科学的整体面貌、重要知识点及基因科技所可能给人类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同时,集纳科学史研究中“内史”“外史”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跨越科技与人文两大领域的内容集成,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
  
  再次,在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方面,作者尝试了科普创作中“系统比喻”、“封闭术语集”和“阅读现场感”的创作技法。在科普作品中常常要使用比喻,但是由于喻体和本体往往仅在某一方面相似,在其他方面不相似,因此过多彼此独立的比喻反而会给读者思路带来混乱,影响科学概念的传达。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本书在前五章中精心选择了皇帝-藩王-大臣-使臣的系统比喻,使分子生物学中的大多数基础知识都可以在这个比喻系统中找到对应的喻体,这样就既充分发挥了比喻在启发理解方面的作用,又排除了过多杂乱的单个比喻对读者连贯思路的干扰。
  
  这本书全面地呈现了截至出版时间的基因科学重要的前沿进展,引用了大量文献,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流畅,融科学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于一体,以精心设计的示意图来传递科普信息,以宫廷中从皇帝到大臣到勤杂工的结构、功能为比喻,生动形象地理清了基因组科学中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科学原理,及公众关心的各种与基因及基因科学进展和应用相关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基因科学科普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