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关于闪关灯的三大误解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07 10:32:26   阅读量:0

  摄影爱好者都不喜欢使用闪光灯,他们出门宁愿多带镜头也不愿带一枚闪关灯,但摄影记者差不多背包里都得预备一台闪光灯,不带闪光灯去工作他们会心里发虚。这确实代表了人们对摄影的两种态度。一种为爱好而拍摄,光线不好我可以选择不拍;另一种则面临着出片的压力,再烂的场景也要拍,而且还要拍好。

  闪光灯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是专为工作的摄影师而准备的。除了机身附带的闪关灯,初学者都不会再购置与闪光相关的设备。由于没有经过布光训练,他们对闪光灯会对闪光灯有一些畏惧情绪,对它也存在一些误解。

  误解一:闪光灯会把人拍得油光满面

  使用机顶闪光灯和手机拍摄的人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闪光灯拍出来的光线极其不自然,照片上的人总是油光满面。出现这种情况在所难免,这是机顶闪光灯(或者手机自带闪光灯)自身的弱点决定的。首先,机顶闪光灯指数很小,是一种正面光,这种光不能产生立体效果。其次,这种光线是一种硬光,它有很强的反射性。照那都会反射,照在脑门上自然会反射出油光来。

  由于存在上面的两个设计缺陷,摄影记者一般都不使用机顶闪光灯,但他们会用外接闪光灯。

  外接闪光灯和机身自带闪关灯相比,有几大优势:一,功率更大。二,除了直打外,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光(可以把光打在天花板上,也可以打在左侧、右侧或后侧的墙壁上),最主要的是它可以搭配闪光灯连接线进行离机补光。离机补光最大的好处是镜头和闪光灯有了一定的角度,被摄体一下就有了立体感。

  第三,顶级的闪关灯都配备了眼神光板。当你把灯头向上,拉出眼神光板时,这时光线80%会射向天花板,只有20%会被反射向前,为主体的面部和眼睛补光。这种光线既轻又柔,还不易被觉察,被拍摄对象一般都不会反感。所以,摄影记者们都爱使用它,这也是他们不轻易外传的诀窍之一。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闪光灯都会使人油光满面。即使使用机顶自带闪光灯,也可以给灯蒙上油光纸或者白色塑料纸改变光的品质。对初学者来说,我们只是缺少经验而已。

  误解二:闪光灯就会导致红眼

  不管是卡片机、手机,还是单反相机,如果你使用机身自带的闪光灯,就会经常遇到一个可怕的现象——“红眼”。“红眼”出现的原理并不复杂,在夜间,我们的瞳孔都张的很大,这时,闪光灯如果正对着眼睛闪烁,瞳孔是来不急收缩的,光线就有可能直接射到眼底,把视网膜上的密密麻麻的微细血管的红色反射回来,结果,就导致瞳孔是红的。当然,“红眼”并不都是红色的,还有绿色的。如晚上有些狗会拍出“绿眼”来。这是因为这种狗的视网膜底部有一个能增强它们夜视能力的反射层,是绿色的。

  现在的手机和相机都设计了红眼消除模式,闪光灯在拍照前先进行预闪,迫使被摄者瞳孔收缩,这样,“红眼”就不会出现了。但这种预闪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它会破坏现场的气氛。当你预闪时,无疑在提醒人们,我要拍你们了。其次,遇到喝酒的人,他对光线的反应就会很迟钝,预闪往往不起作用。其实,摄影师基本都不使用红眼消除模式,因为他们压根就不使用闪光灯对着人的眼睛闪。他们要么采用离机闪光,要么采用上面提到的反光板补光。因为,闪光灯和镜头本身就不在一个方向上,所以,“红眼”现象几乎很难遇到。

  误解三:使用了闪光灯就不用管色温

  我们都知道光线都是有色彩的,闪光灯在设计之初选择了日光接近的色彩,色温基本在5200K~5500K左右。这就是说,它输出的是日光的色温,所以,在白天的户外,使用闪光灯补光根本不用担心偏色的问题。但在室内使用闪光灯时,问题就来了。因为室内光线的色温大多数情况下会偏低(灯光的颜色偏暖),这样,闪灯与现场光就不能很好的融合,结果就是一定会出现偏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控制光线的色彩。一个办法就是不管它,使用RAW格式在后期调整。通常情况下会得到满意的色温,但有些时候RAW格式也无能为力,只能在photoshop的图层里后期慢慢调整了。

  作为摄影师,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给闪光灯使用滤色片,现场调整闪光灯的色温,使它和现场的色温相一致。当然,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