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风靡全球,如何成为治愈神器?
文/记者 齐亚凤 编辑 孙燕燕
颜色既反映了你当时的心境,也会有某种暗示或引导,这种功效有点像心理治疗中的沙盘,看似无意的选择其实是潜意识的投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了解自我的机会。
99张美图、99种唯美感受、99样黑线条勾勒的图案,这是对什么书的描述呢?
答案揭晓,就是这本《秘密花园》的涂色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靡了全世界。关于《秘密花园》的话题迅速成为各媒体的热点,它被称为一本“治愈级涂色书”。一时间打开朋友圈,会看到两种人。一种是在涂《秘密花园》秀出美丽图案的,一种是在等《秘密花园》书籍到手的。看样子,这本神秘、治愈心灵的书籍背后,藏着一颗颗想要改变自我的心。
《秘密花园》的作者乔汉娜·贝斯福德是一位苏格兰插画家,在此之前她擅长的领域是为酒瓶和香水瓶手绘黑白图案和标志。2011年,英国Laurence King出版社邀请她画一本儿童填色图书,“那为什么不为成年人画一本填色书呢?”贝斯福德大胆建议。贝斯福德告诉出版社的编辑,以前她的客户们就很喜欢在她的黑白画上面填色,“如果看到一个成年人在我的书上填色,没人会觉得奇怪啊。这就像是你在香槟酒瓶上会看到的那种艺术品一样。”
编辑们被她说服了,最终决定首印1.3万册《秘密花园》作为试水。从出版后到2013年,已经在全球售出大约200万本。今年早些时候,《秘密花园》和它的姐妹篇《魔法森林》跃居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前两位。今年《秘密花园》的全球销量已经超过140万本,在中国同样火爆,在京东平台上一天就能卖出2.5万册。
在填色爱好者们通过社交网络晒图的同时,《秘密花园》的减压奇效口口相传,成为该书最好的宣传招牌。从美国女星佐伊·丹斯切尔,到韩国“欧巴”金基范,无数名人都成了这本填色书的簇拥。英国小说家麦克·凯恩在《卫报》上评论称:“当我关了手机、电脑和电视,放下小说创作,集中精力选择合适的颜色,涂完整张纸,我所有的烦恼就会一扫而空。”
对于这本只有264个字的书为何能有减压奇效,作者贝斯福德说:“我觉得填色有一种迷人和怀旧的感觉在。而且没准你拿起钢笔或者铅笔开始填色的时候,你没有抵押贷款或是可怕上司的压力。所以,填色是一个发挥创造力的好机会。你不必坐下来和一张白纸大眼瞪小眼,这超级可怕,面对着一张白纸,你心里会想:我该画些什么呢?”
借助涂色,让人静心减压
“简约而不简单”,很多人用这句广告词来概括对这本书的感受。在英国《卫报》官网上,有读者称一位被诊断为癌症的母亲,因为压力陡增而变得压抑,后通过成人涂色书获得了恢复。另一名网友也说涂色像“艺术疗法”一样,帮助母亲走出了亲人亡故的悲伤情绪,而他自己接触涂色后也被吸引,由此开始了系统学习画画的历程。
日本立命馆大学应用人间科学研究科教授,从事多年艺术治疗教学的吉沅洪告诉记者,“《秘密花园》因为已经有了图案,可以被看作是涂颜色的一个作业。图片格子有很小的空间,可以给你选择色彩的自由,拿起任意五彩缤纷的色泽都可以涂色。如果涂出了图片的细小空间,会显得画面不干净,所以涂的时候是一个很细致的作业过程。所以涂色的过程是一个减压、放空自己心情的时刻。其实不仅是绘画涂色,比如苏州刺绣,照着图案绣花,沉浸在艺术当中,也会有一个减压的感受,和涂色的作用都是非常相似的。”
在现成的黑白图案上用彩色笔涂涂画画就能完成一幅精美的画,这让没有任何绘画功底的人都能成为“画家”,北京李凌云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凌云绘画疗法”创始人李凌云表示。“这本书可以让人快速安静下来,专注地去涂色;其次,色彩起到了积极、治愈心灵的作用,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细致的涂抹,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比如黑色可以表达出苦痛,红色可以释放能量,绿色可以调节情绪,紫色可以治愈创伤等;还有,它可以提高人的存在感、价值感,自己欣赏自己创造的作品时,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实现减压的目的。”
此外,这本书制作精细,画面丰富,内容多以各种花、叶、昆虫等自然界动植物为主,自然界的意象,更容易唤起我们“静、不争、放松”的心理,都市白领平时工作、生活都非常忙碌,紧绷的神经很难放松下来,借助绘画涂色能够很好地放松心情。李凌云提到,“这本书可以起到一定的放松和减压的作用。再加上它在国外营销的成功,以至于很多都市白领也将能够拥有一本这样的书,当做一种流行和时尚。”
曼陀罗图案,让涂画满满成就感
有人说,这本涂色书的图案,非常精致繁复,有一种对称美,和曼陀罗图案很接近。也许这种表达方式,使这本书格外出众。吉沅洪表示,“这是西藏佛学的图案,它的圆形图案给人统合的、不分散、集中的感受。从心理学上看,这些有规律、完结的图案,使得画完一幅画人会有成就感。”
“首先我会选择书中一个让我感官愉悦的图形,涂色彩的过程很快乐,最神奇的是平静的感觉特别像冥想,我很喜欢用这种形式表达想法。而且,选择彩笔色泽时,也让我感受到快乐,我确实有点上瘾。真是个奇妙的体验,当你看到最后涂好的成品时,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就是脖子有些酸痛。”记者朋友圈的护士朋友笑着说,“我们科同事人手一本,大家都想试试是否可以减压。”
看来,这本涂色书大热的“杀手锏”,是把涂色与治愈人心联系起来。甚至网络上也有人说,涂色书能缓解抑郁、焦虑等,还能治疗失眠,这种方式到底有多大作用?吉沅洪解释,“这种绘画方式比较难评估成效,涂色书作用有多大也是因人而异的。它像一个心理治疗完成了一个疗效的过程,但是通过这种表达,达到改变自我人格的目标,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如果出现了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还是要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接受正规的疏导和治疗。”
涂色,追溯到孩童的游戏
看来,成人对涂色书上瘾,也是可能的事情。吉沅洪说,“涂色的游戏让我们可以追溯到孩童时候。小时候我们经常给小人书涂色,涂色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就像小时候玩沙子的感觉,感觉会让人很舒服。”
对此,《纽约客》撰文称,填色书之所以流行,与成人怀念幼时的玩乐经历有很大关系,这种现象其实由来已久。其他产品也有相似的发迹过程。
第一个例子是在美国红极一时的成人夏令营。2013年,亚当·提查尔率领团队在纽约州北部创办了“无顾问营地”(Camp No Counselors),“无顾问营地”最具特色的活动是“彩色大战”,人们还可以在营地里体验小时候的活动项目,比如拔河、叼苹果、设计旗帜,大概囊括除填色外的所有童年活动。现在这个夏令营早已扩展至芝加哥、洛杉矶和纳什维尔等地区,并且今年的夏令营活动即将售罄,价格上限约为每周575美元。
还有一个例子是“学前教育智多星(Preschool Mastermind)”,它是为布鲁克林的成年人们设计的一系列学前班课程。参加课程的人可以在课上用胶水制作手工艺品,也可以小憩一下,或者画画。课程每周一次,售价从333美元到999美元不等,名额同样供不应求。课程组织者米歇尔·琼尼·拉布德斯这样解释玩乐的必要性:“玩耍能孕育身心健全的人。没有在玩耍中长大的人会变成可怕的连环杀手。”
当然,这种说法未免太过绝对,但它跟一项实际研究的结果颇为吻合。1966年,精神医学专家斯图尔特·布朗调查了美国德克萨斯州臭名昭著的杀人狂魔查尔斯·惠特曼的背景,发现惠特曼童年时根本没有玩乐的机会。布朗随后又选取了26名连环杀手进行研究,他发现90%的连环杀手童年都没有玩耍的时间。不过,这其中90%的人童年都遭受过身体虐待。
2006年,布朗在他《就是要玩:告诉你玩乐如何形塑大脑、开发想象力、激活灵魂》一书中总结了他四十年来遇到的6000多个案例。布朗认为:对于成年人来说,玩耍时间的长短与学术成果、生育成功几率、减少压力和工作中的革新表现大有联系。
绘画治疗,专业抒解内心的方式
《赫芬顿邮报》引用心理学家针对填色行为的研究结论表示,通过使用大脑的多个区域,填色能让我们专注于线条、动作,以及我们面前的色彩,使用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消解压力。研究表明,成年人在休息的时候填色的确有利于身心健康。当你埋头专注涂色,选什么颜色、如何搭配都是被潜意识指挥的,这些颜色既反映了你当时的心境,也会有某种暗示或引导,这种功效有点像心理治疗中的沙盘,看似无意的选择其实是潜意识的投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了解自我的机会。
画画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修身养性的事情,就像听音乐、练书法一样,能放松心情,陶冶性情。心理学中就有绘画治疗,在自由绘画的过程中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经验,处理当事人情绪上的困扰,进而达到缓解症状,重新认识困扰自己心灵的问题,激发无意识的创造性,形成自我自愈的积极心理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从专业角度来看,绘画治疗是我们所说的表达性艺术疗法之一,它可以把一些人内心中不适当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通过绘画、舞蹈、黏土、沙盘等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沙盘游戏治疗,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人物、房子、树木、动物等道具在沙盘中摆出场景,有人摆出战争场景,有人摆出旅行场景,创作沙盘的过程就是内心潜意识内容的表达。”吉沅洪介绍。
当事人通过绘画表达,内心得到抒解的同时,治疗师也可以进行解读和诊疗。心理学中有绘画治疗和音乐治疗、沙盘游戏,作用一样,它们都属于艺术治疗,听唱、演奏音乐或者是自由创作一幅画,都能帮助患者和治疗师一起探索内心。
对于一幅画的基本分析,需要从色彩、象征物、构图、笔触、画材的选用等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出这个人的心理特质。李凌云打了个比方说,“一幅画用了红蓝的对比配色,就需要用配色心理来解读;用的绿色是黄蓝的混色,就需要用到混色心理来解释;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房-树-人’象征物之外,动物、星空等等象征物也有具体的解读意义;是整体结构还是上下结构,对某些要素的突出和忽略等,都能够反映出此人的特点。”
但是,专业的治疗师要注意通过对绘画作品的综合分析,来对画者的人格特质做全面的分析,避免只抓住绘画作品的某一个方面,做出片面的分析。另外,除了这些基本分析,还需要了解画者的背景信息、最近的状态、绘图时想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解读才是最真实,最准确的。李凌云说,“通过绘画作品,对一个人的特质做出分析只是第一步,如何帮助他做出改变才是最终目的。正如在‘绘画治疗’定义中所提到的,借助绘画创作,将人潜意识的欲求意识化,从而达到心灵的平衡,是绘画治疗的基本功能。”
TIPS
用填色来逃避现实?
除了《秘密花园》外,近年来还有另外几本填色书籍也卖得非常火。法国出版商的《你与快乐只差上色:100幅美景填色减压》(Art-thérapie: 100 coloriagesanti-stress,2012)自出版以来发行量超过350万册;多佛出版社面向有经验的填色爱好者所推出的《创意港湾》(Creative Haven)系列图书,仅在今年5月份就售出了40万册。
尽管还未到“玩耍可以防止谋杀”的程度,这些类似研究被推介到市场宣传的层面上时往往可能走极端。“治疗”一词频繁出现在成人填色书的宣传语中,例如多佛出版社的《创意港湾》系列,其宣传语是“逃离至灵感创意的艺术世界”。
哈佛医学院心理学专家苏珊·琳恩称,尽管填色能让人心情平和愉悦,这些填色书市场定位为治愈性玩耍,大部分时候仅仅是有趣味而已。填色可能有助于放松,不过比起自己从无到有创造作品,填色更具引导性也更具限制性。“他们(填色书出版方)将填色爱好者们控制于股掌之中”。
《美国的无理性时代》(The Age of American Unreason)的作者苏珊·贾可比对这种现象同样持怀疑态度,她认为怂恿人们逃避现实并不可取。贾可比认为,这些逃避现实的成年人,他们沉溺于填色书、野营、学前教育的世界里,是为了退化到一种安全模式,避免直面他们周围的世界。“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人们倾向于做不需努力的事情。”同时她说,以往每次经济大萧条都会促成这样的文化转变,20多岁的人因为找不到工作,心理上遭受了创伤,被迫重回童年的家中,并未成为成熟的成年人。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秘密花园》并非对于每个人都是减压神器。《秘密花园》的图比较繁琐复杂,涂色一般要花很久的时间。对于有些有强迫行为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比较想一次涂完,或者不能涂出线框的,对他们而言反而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另外,有不少孕妇也想通过《秘密花园》来缓解孕期的压力。不过涂色需要长时间坐着,一直低着头,这样一个姿势保持不动,下肢容易出现红肿,而且也容易形成血栓。
用画笔读懂心灵
吉沅洪: 日本立命馆大学应用人间科学研究科教授
1.记者:通常心理学上所说的绘画治疗,会有哪些程序呢?
吉沅洪:绘画治疗这样的表达性治疗,没有特别的规定的程序。它和别的治疗不一样,是没有规定束缚的。在这种方式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就是不能勉强要求来访者做自己不愿意或不舒服的事情。这种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想法,我们治疗师会提供给来访者最有欲望、能够想去表达的环境。比如在我的表达性治疗工作室里,我会备好各种各样的画彩、画纸,沙盘、黏土,让他们自由选择,来访者表达不表达、怎样来表达、什么时候表达都是他们自己的自由。
这种表达性治疗,特别表现在治疗的双方关系中。在双方咨询很稳定、很安心的状态下,来访者才能忠实画出这样的画。
2.记者:绘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人进行治疗的呢?
吉沅洪:可以通过绘画测试来看人的倾向。比如《树木-人格测试》一书中,就是通过当事人画一棵树,看人会有什么倾向。在咨询开始、咨询进行一段时间、结束前让当事人画一棵树,通过绘画来确认咨询的效果。比如看看画的树干有没有变粗、树叶有没有茂盛、变得生机勃勃,虽然有些细小,但是变化是能看到的。如果作为一个表达的话,当事人自己也能看到心理变化,前后画的两棵树的变化,有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得不好。
3.记者:在涂画的颜色选取上,每个人都会有不同,这有无科学解释呢?
吉沅洪:心理上有色彩心理学,在表达性治疗里,也有色彩的“象征性意义”一说,这其中含有比较大的文化差异。比如有数据调查,日本人比较喜欢蓝色系列,中国人喜欢黄色和红色系列。所以民族和文化及普遍的无意识的想法,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喜好。
4.记者:常听说,选择红色表示热情,黑色表示抑郁,这科学吗?
吉沅洪:这就像现在常说的,A型人什么性格,B型人什么性格的题目,这不可以作为人格的推断,通过颜色讲性格缺乏科学性。
5.记者:《秘密花园》涂画中,看到有人对黑白色的图片有恐惧情绪,想擦掉或者看起来不舒服,这是一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吗?
吉沅洪:这种人相对比较少,应该不是对黑白的恐惧,而是对密集的恐惧。因为《秘密花园》格子很小、很集中,这样的人可能在商场、广场上人流多时,都是不会太舒服的。密集恐惧、封锁空间恐惧都是很难消失的情绪,需要和心理咨询师建立一个安全的关系,才能帮助治疗。此类人可以选择一些疏散的空间的涂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