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社会化昆虫可能具有互相学习能力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0-17 10:07:09   阅读量:0

社会化昆虫可能具有互相学习能力

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的心理学家在训练熊蜂取食糖水的试验中,观察到它们不仅可以自己学会取食方法,而且可以在没有实际经历的情况下,从别的熊蜂那里学到这种能力。

研究者为熊蜂准备了一些带有细绳的圆盘,圆盘内有糖水且被透明盖子罩住。熊蜂如果想吸食糖水,就必须拉动细绳,把圆盘从盖子中拉出来。随后研究者让一组熊蜂观看受过训练的熊蜂怎样取食,结果有60%的熊蜂学会了拉绳取食的方法。研究者重新将这些掌握技能的熊蜂放回它们的蜂群,结果大多数工蜂最终掌握了这项技能。作为对照,他们测试了另一组未受过训练的熊蜂,发现110只蜂中只有2只自主学会解决这个问题。该实验说明蜜蜂群体有超出我们想象的复杂“社会关系”,它们之间至少具备互相学习的能力。——《公共图书馆·生物学》

非碳基超级电容问世

“超级电容”因充放电速度快、功率密度高等因素,是能源储存系统的研究热门。但目前的超级电容都是利用碳基材料制成(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和活性炭),这些含碳超级电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800℃以上的高温以及刺激性强的化学物质。

麻省理工学院的材料学家利用金属—有机物框架(MOFs),研制出首个不含碳的超级电容。 MOFs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多孔性结构,表面积比碳基材料大很多,同时生产中的温度和化学条件不再严苛。测试表明,新超级电容充放电1万次后储能损失不到10%,在许多关键性能参数的表现上,已经相当于甚至超越了现有的碳基材料。但研究者表示,MOFs材料还有很大的优化潜力,其表面积经过优化后,完全能达到现有碳基材料的3倍。——《自然·材料学》

痤疮患者更抗衰老

皮肤科医生很早就指出,遭受过痤疮的皮肤似乎比没有痤疮(粉刺)历史的皮肤衰老得更慢,但原因不明。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测量了1205对女性双胞胎的白细胞端粒长度(其中有四分之一患过痤疮)——端粒存在于染色体末端,能够发挥保护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白细胞端粒长度能够预测生物衰老,并且与机体中其它细胞的端粒长度有关。

分析表明,曾经患有痤疮的人的白细胞中可能有更长的端粒,这意味着她们的细胞能够更好地预防衰老。此外,通过对皮肤活检组织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发现,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的p53通路在痤疮患者的皮肤中表达也较低。但是,痤疮与端粒长度之间这一关联背后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皮肤病研究期刊》

猿类或许也能揣测他人错误心思

为了解猿类是否也有类似我们的心智,美、日、德研究人员制作了简短视频,让黑猩猩、倭黑猩猩和猩猩三种猿类观看,并用眼红外跟踪器对它们的注视焦点进行追踪。在其中一个视频中,人类扮演的假猩猩从背后拍打两下某人,然后在被袭击者的注视下躲到身旁两个草堆中的一个。被袭击者通过一扇门离开后,假猩猩钻出草堆逃离现场。当被袭击者拿着棍子再次出现时,30只猿类中有2/3却是目光注视着假猩猩一开始躲过的草堆。

对于人类而言,这些场景看上去就像查理·卓别林的电影一样滑稽。但对于类人猿而言,这是一个新奇的社会冲突。这项发现表明,了解别人“想法不正确”的能力并不是人类所独占的,而是至少从1300万~1800万年前人类与其他猿类的最后共同祖先就拥有了。——《科学》

气温升高1℃,小麦减产5.7%

过去的130年全球升温0.85℃,未来全球气候还将持续变暖。尽管各国采取各种措施,但全球平均温度上升2℃已不可避免。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国内外49家单位的科学家,在全球、国家以及站点尺度上,系统比较了不同方法在过去30年评估温度升高对小麦生产潜在效应方面的表现(各个评估模型得出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评估的可信度不高),并提出“综合利用不同方法、形成方法集合”来提升评估的可信度。

中外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在不考虑二氧化碳肥效以及适应性措施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全球小麦产量平均降低4.1%—6.4%。综合三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平均效应,计算出全球小麦产量平均降低5.7%左右。目前,全球小麦年产量超过7亿吨,产量下降5.7%即意味着全球每年将损失近400万吨小麦。——《自然·气候变化》

口服避孕药或增加抑郁风险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者在分析15~34岁女性的病历之后发现,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平均而言患抑郁症的风险比常人高出23%(在研究开始的时候,没有一个参与者有抑郁症或曾服用过抗抑郁药物)。在服药的最初几个月,女性服药者患抑郁症的风险高出常人40%。研究者尚未证明口服避孕药可直接造成抑郁症,但由于研究对象多达100万人,该结论不可忽视。在这项研究中,所有类型的激素避孕药的使用,都与之后开始服用抗抑郁药和抑郁症诊断呈正相关。研究人员因此推测,诱发抑郁症的原因是避孕药引起的激素分泌变化。

另外,该研究还发现服药者越年轻,患抑郁症的风险越高。研究者表示:“年过30岁的女性情绪趋于稳定,口服避孕药引起的激素变化反应显然没有17岁女性那样强烈。”——《美国医学会期刊·精神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