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转移“5秒规则”并不科学
细菌转移“5秒规则”并不科学
有不少人说:食物掉地上后,只要在5秒内捡起来就还能吃,因为细菌还没来得及“转移”上去。为此,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者在不锈钢、瓷砖、木地板和地毯四种表面上涂抹上与沙门氏菌类似的产气肠杆菌,然后把西瓜、未抹黄油的面包、抹了黄油的面包以及软糖丢在这些表面上,研究食物与表面接触1秒、5秒、30秒以及300秒后细菌的转移情况。
他们发现,接触时间、地面种类以及食物水分都会影响细菌转移:食物与地面接触时间越长细菌越多,但细菌转移只要不到1秒就可以发生;在四种地表上,地毯最不容易污染食物;另外,在同一种表面上,水分最多的西瓜受污染情况最严重,两种面包差不多,而软糖最轻微。研究者调查的三种因素中,影响细菌转移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水分——细菌没有腿,它们主要随着水分转移。
长颈鹿被分为4个独立物种
人们经常以长颈鹿为例来阐释自然选择的原理,然而实际上我们对这些大型动物知之甚少。科学家曾根据长颈鹿的体表图案、头角结构以及地域分布,将其分为1个种下的9个亚种。纳米比亚长颈鹿保护基金会的研究者在收集了非洲190只长颈鹿的皮肤样本,并分析了这些样本中的DNA后,基于遗传信息上的差异,将此前的9个亚种分为4个真正的物种:南方长颈鹿、马赛长颈鹿、网纹长颈鹿和北方长颈鹿。
这些长颈鹿物种最后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40~200万年前。研究者对长颈鹿种间的差异之大感到吃惊——虽然外表看上去差不多,但两种长颈鹿之间的差异甚至比棕熊和北极熊还要大。过去30年间,整个长颈鹿种群从15万只降至约9万只,但新的分类法中北方长颈鹿只有不到5000只,其受威胁程度被大大低估了。
新型脑机接口可借助脑电波输出信息
著名的“无限猴子定理”指出: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这个定律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并没有那么多猴子)。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开发出的脑电波打字技术虽然没有用到打字机,却成功让猴子打出了莎士比亚经典《哈姆雷特》里的名句。
实验猴子的大脑皮层中植入了一种电极。通过训练,它们学会跟随指示把屏幕上的光标移动到指定字母上——全程无需接触鼠标或键盘,用脑电波就能完成。尽管猴子们并不知道如何阅读名著,打字速度也只有12字/分钟,但未来这项技术将有望改善严重瘫痪患者们的交流。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在招募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
沙漠蚂蚁自带双重导航系统
在撒哈拉沙漠中觅食的沙蚁,会穿越灼热的沙子寻找死去的蜘蛛和其他节肢动物,为整个蚁群提供食物。此前研究已经证实,这些蚂蚁会通过计步以衡量自己走了多远。因此德国乌尔姆大学的研究者用亮黄色颜料“蒙住”觅食沙蚁的眼睛后,它们也能顺利返回—它们记下了到达该地点需要的步数。
不过,被觅食沙蚁叼着前往次级巢穴的工蚁在被携带着行走了一段距离后,只能在不被蒙住眼睛的情况下返回巢穴。研究者因此认为沙蚁除了计步之外,还能通过“光流”( 一种类似于人们乘坐汽车时透过窗口估测距离和方向的方法)记住经过的路程。他们推测,由于沙漠环境十分恶劣,以至于沙蚁在往返于巢穴时不得不进化出两套导航机制,从而避免被烈日烤焦。
大地震可能“都是月亮惹的祸”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因此人们感觉不到。而真正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是大规模地震,但至今我们尚未完全理解大规模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重建了过去20年内超过一万次的大地震(里氏5.5级或以上)发生两周前潮汐应力的振幅和大小。虽然此举并未建立潮汐应力与小规模地震的明确联系,但他们发现,全球地震史上最大的12次地震中,有9次发生在新月和满月期间——彼时太阳、地球和月亮成一条直线,月球引力达到最大。这不仅将造成潮汐水位达到最高,还会对地球的地质断层造成更大压力,并可能由此引发大地震。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了解地震区的潮汐应力状况,或许有助于评估大地震的可能性。
通过蛋白质也可识别身份
DNA检测技术目前已在刑侦鉴定领域发挥巨大威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变化会造成DNA痕迹流失,不便进行比对。相比之下蛋白质的化学稳定性更强、存续时间更长,且蛋白质同样包含有“单氨基酸多态性”形式的遗传变异。这些特征可以用来推断不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的状态,因此和DNA一样可以作为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美国科学家对6具卒于250年前的考古残骸,以及76个欧裔、非裔美国志愿者的头发样本进行了分析,并找到了185个蛋白质标记。他们认为,通过这些蛋白质标记足以在百万人群中找到要找的一个人。研究小组希望能在已经确定的这些蛋白质中确认一组核心蛋白质标记物,实现“凭借一根头发鉴定世界上任何一人”的操作,从而为犯罪调查、考古研究提供DNA检测之外的另一种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