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基因研究证明同性恋系天生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25 11:32:22   阅读量:0

基因研究证明同性恋系天生

对409对同性恋双胞胎所做的基因分析提供了迄今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同性恋生来就是同性恋。该研究将喜欢同性的性取向和人类基因组的两个区域(一个在X染色体上,一个在8号染色体上)明确地联系到一起。

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是生物学因素而非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为同性恋,上述研究对这一结论有重大贡献。在乌干达等一些国家,同性恋仍被视为犯罪,而一些宗教团体则认为同性恋者可以在接受“治疗”后变成异性恋。

研究带头人、美国北岸研究所的艾伦·桑德斯说:“这动摇了性取向是一种选择的观念。”

该研究在X染色体上挑出的区域被称为Xq28,最先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迪安·哈默于1993年识别出来,但在那之后,试图证明这一发现的研究未能得出一致的结果。该研究挑出的另一区域位于8号染色体中心的扭转处。被称为8q12的这个区域在2005年首次被标示出来。这项最新研究的参与人数约是此前最大研究的3倍,意味着从统计学角度看,它要稳妥得多。(《新科学家》)
□编译/新华社

令人惊讶的发现:恶性肿瘤的普通疗法

胰腺癌是癌症之王,是因为这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5年的生存率不到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胰腺癌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治愈率非常低。一些世界知名的人物如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和电影《人鬼情未了》男主演帕特里克都是死于这一疾病。美国每年有大约4.6万名新确诊患者,大约4万人死于胰腺癌。

来自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Ronald Evans等证实,一种维生素D衍生物可以瓦解保护胰腺肿瘤的细胞屏障,使得这一坚不可摧的癌症对药物更敏感。这一研究给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维生素D衍生物能阻止纤维化过程,对于肺癌、肾癌和肝癌等一些难治性肿瘤可能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虽然目前并没有临床研究,但动物实验结果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令人鼓舞,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对这一手段开展临床研究。

通过破坏肿瘤微环境实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门。不过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研究策略有其独特性,因为这一手段并非破坏,而是恢复肿瘤微环境为健康微环境,从而实现治疗目的。(《细胞》)
□编译/澎湃新闻社

亲吻10秒可传递8000万细菌

荷兰的一项新研究发现,10秒钟的唇吻能将多达8000万个细菌带进一个人的口腔。该研究还发现,一天至少亲吻9次的情侣口腔内有相似的微生物群落。

该研究论文联合撰稿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微生物遗传学教授伦科·科尔特说:“在亲吻过程中,你会接触许多细菌,但只有一小部分能够移生人体。”人体内外的微生物超过100万亿个,它们统称为微生物群。这些细菌帮助人们消化食物、合成营养,以及防止疾病。基因、饮食和年龄决定微生物群落的状态。

研究人员在阿姆斯特丹阿提斯皇家动物园附近寻找情侣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询问了21对情侣(包括两对同性恋情侣)在过去1年的亲吻频率以及上一次热吻的时间。他们还用棉签在每个人的口腔内采集舌头上的细菌样本,同时也采集唾液样本,以便测量他们亲吻前后的唾液细菌。

口腔内有超过700种细菌。研究人员发现,经常亲吻的人口腔内有相似的口腔微生物群。

研究还发现,与唾液中的细菌相比,情侣舌头上的细菌更相似。科尔特说,细菌会在舌头上移生更长时间。(《微生物组》)
□编译/科技日报

科学家培育出迷你人类胃

在实验室培养的迷你人类胃,可能有朝一日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胃是如何生长发育的,以及各种疾病是如何破坏胃的。研究人员用人类干细胞进行一系列化学转化,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培养了直径在2.54毫米的胃器官。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教授吉姆·韦尔斯说:“我们太震惊了,它居然这么像人类的胃。”严格来说,这些微型的胃还不是器官,而是类器官——器官的微型三维结构。

此次实验一开始用的是多功能干细胞,这种细胞在合适的化学环境下能发育成任何人体细胞。研究人员使用了两类干细胞:一种是人体胚胎细胞,另一种是从成年人皮肤中提取的细胞。研究人员用化学物质促使细胞产生重要的内胚层,内胚层是胚胎发育早期阶段的一个平面层。在这个阶段,这些细胞可以发育成其他任何细胞,比如肝、胰、肺或胃的细胞。之后,研究人员加入两种蛋白质信号,让细胞转化为三维的管状结构,我们称之为“前内脏”。“在这个阶段,它们神奇地从平面变为立体,”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是胃研究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自然》)□编译/新华社

进化使得人类拥有独一无二的面孔

美国伯克利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研究显示,进化的压力使我们每个人拥有独一无二且便于别人辨识的面孔。

行为生态学家迈克尔·J·希恩认为,社会交往的可见度较高促使人类的面部特征朝着差异化的方向进化。很多动物利用嗅觉和声音辨别其他个体,因此面部特征对其而言并不十分重要,尤其是夜行动物。但是人类却与普通动物不同。

希恩表示,人类非常善于辨识面孔,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辨识面孔的区域。研究显示,经过自然选择,人类的面孔变得独一无二且易于辨认。显然这不但有利于一个人识别其他人,还有利于这个人被其他人识别。在这个意义上,所有人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遗传学家迈克尔·奈曼认为,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社会交往促使人类的面部特征朝着更容易被辨识的方向发展,这说明人类的社会结构推动着人类外貌的演变。

奈曼认为,很多基因区域都有利于产生更加独特的面部特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种基因变化有利于人类生存。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参考了美国军队为了设计制服而搜集的人类特征数据,以及“千人基因组计划”的资料。(《自然·通讯》)
□编译/新华社

迷幻蘑菇活性成分可引发心灵体验?

如今,科学家称他们离了解迷幻蘑菇使人产生强烈创造力和心灵体验的原因又近了一步。扫描显示,它的活性成分——裸盖菇素使人产生一个“超连通”的思想。这个思想把通常毫无关系的大脑区域连接起来。

迷幻蘑菇内的这种化学物质引发生动的幻觉,常使颜色看上去好像达到饱和一样,令物体界线变得模糊不清。英国科学家指出,大脑活动的增强可能是造成“联觉”的原因。联觉是一种不同感觉相互联系的现象。例如,有些食用迷幻蘑菇的人说,他们可以品尝颜色、看到噪音或感觉到气味。

这项新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同时又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物理学家的保罗·埃克斯佩对生活科学网说:“食用迷幻蘑菇的人把那种心灵体验看作他们生命中最深刻的经历之一。即使和生孩子相比,它依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埃克斯佩指出,这项研究可能帮他们了解裸盖菇素在治疗抑郁症等疾病方面的有用性。(《连线》)
□编译/杨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