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秋裤阴谋论”阴魂不散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08 17:19:07   阅读量:0
  人类的耐寒能力取决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因素。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和北朝鲜人穿着秋裤,而这是前苏联精心设计的阴谋。”至迟从2011年开始,这样的说法就已经在网上流传,至今仍然“长盛不衰”。今年春节期间,这一陈年老文又被不少网友翻了出来,并且被当成真实的科普文章,在微信群里转发。其实,专家认为,“秋裤阴谋论”漏洞百出。


  
  “秋裤阴谋论”其实是一篇“钓鱼文”
  
  “秋裤阴谋论”的核心是:中国人和北朝鲜人穿秋裤的习惯,源自前苏联著名遗传学家李森科献给斯大林的毒计。李森科认为,如果两国居民连续几代人穿着由前苏联发明的秋裤,其身体就无法适应寒冷的环境,从而无力夺回历史上被沙俄和前苏联占据的北方领土。这些文章还解释说,秋裤的“秋”字并非意为秋季,而是指第一批秋裤的生产地,前苏联著名的秋明油田。
  
  但稍有些科学思维的人,都会看出这个“阴谋论”是一篇“钓鱼文”,也就是故意发表伪科学观点来恶搞和引人注目的文章。这是因为,文章中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漏洞:秋裤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御寒衣物,如果它会褪去人的抗寒能力,那么毛裤、棉裤、羽绒服和雪地靴等衣物,乃至集中供暖、空调等现代化的御寒手段也难辞其咎。
  
  更何况,在有相当一部分领土处于北极圈内的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对御寒手段的研究一直极为重视,并不在乎这会“损害人们的耐寒能力”。得益于先进的“装备”,前苏联才能建设不少位于北极圈内的城市。比如,位于北纬69度的有色金属工业重镇诺里尔斯克,就容纳了超过10万人工作和生活。
  
  “理论依据”已被现代生物学否定
  
  尽管只需简单的逻辑便可戳穿这一“阴谋论”,但我们仍然需要寻找真正的科学证据,来驳斥文中那些貌似科学的观点。
  
  按照文章作者的说法,李森科的研究表明“只要给连续3代人套上秋裤,该人群中腿部抗寒的基因就会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这就是说,穿着秋裤的生活习惯,会因为“用进废退”的效应,改写中朝两国居民的遗传基因。但是,这种说法科学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建崴表示,“秋裤阴谋论”的本质,其实是早已被现代生物学否定的“获得性遗传”和“环境变化导致生物演化”等理论。
  
  郭建崴说:“‘获得性遗传’和‘环境变化导致生物演化’的理论,最初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他认为,来自环境的影响,会让生物产生一些带有适应这种影响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只要是双亲共有的,就可以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根据这一理论,长颈鹿的祖先并没有特化的长脖子,但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它们主动变异和努力锻炼,拉长了自己的颈部,并将这种后天得到的特征遗传给了后代。经过若干代繁衍之后,长颈鹿就变成了一种拥有长脖子的动物。
  
  随着孟德尔等人对生物遗传规律的探索,以及细胞生物学的兴起,拉马克的理论因为其有违常识和被证伪而开始遭到摒弃。
  
  郭建崴告诉记者:“19世纪80年代,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发现,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可以划分为两类,即构成身体的‘体质细胞’和主管生殖的‘种质细胞’。父母的种质细胞遗传给后代,构成后代的种质细胞,并‘指导’后代的体质细胞形成以及表现出来相应的性状。父母体质细胞的后天改变,则不能影响到种质细胞,这就推翻了拉马克的理论。另一方面,按照拉马克的观点,环境的改变会直接导致生物发生适应于这种改变的变异,并遗传给后代。然而后世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变异往往是随机的,自然选择会留下那些有益的变异,经过极为漫长的时间尺度,最终促成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变化直接相关的变异即使存在,也只在大量的随机变异中占据微不足道的比例。”
  
  由此可见,即使在极为巧合的情况下,穿着秋裤的习惯导致极少数几个人产生了所谓的“不耐寒的基因”,而且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都能一代代繁衍下去,让这种基因扩散到全体中国人也需要以万年计的时间。更何况,人类的耐寒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至今仍在研究之中的问题,基因并非决定性的因素。
  
  人体“御寒基因”并非抗寒能力唯一因素
  
  虽然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温暖的地方,但在北极圈之内的高纬度地区,以及一些高海拔的山区,也有为数不少的常住居民。在漫长的定居过程中,他们适应了居住地的寒冷气候,并往往拥有比居住在温带的人更佳的抗寒能力。
  
  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遗传学系的安娜·瑞恩佐(Anna Di Rienzo)教授就曾对西伯利亚人的御寒机理进行研究。她指出,“非颤抖性产热”也就是不通过“打冷颤”而直接以体内的褐色脂肪产热,是哺乳动物保持体温的关键因素。在一些居住在高寒地带的人群,比如西伯利亚居民当中,存在着能促进非颤抖性产热的基因,以帮助他们适应寒冷的天气。
  
  然而尽管如此,基因并非决定人或者其他哺乳动物抗寒能力的唯一因素。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教授罗先正说:“事实上,人类的耐寒能力取决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因素。一些常年生活在寒带的民族,比如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会比始终生活在热带的民族拥有更强的耐寒能力。但另一方面,耐寒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锻炼来获得,比如勤于冬泳和冬季长跑的人,往往有更好的耐寒能力。”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李瑶也表示,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可能会有更为高效的储存和利用脂肪的方式,在面对寒冷环境时可以更好地以自身脂肪适应环境。但这并不等于来自温带的人无法在高寒环境中生活和定居。穿着保暖衣物的习惯,并不能“废”掉人的耐寒能力。■
  
  Tips
  
  英语词源证实
  
  秋裤非前苏联发明

  
  在英语中,秋衣秋裤被称为“long underwear”“thermal underwear”或者“long johns”。秋衣秋裤的雏形至迟在17世纪传入英国,并且在18世纪成为一种流行的睡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秋衣秋裤就已经接近现代的样式。
  
  在形容秋衣秋裤的词组中,“long johns”可能是最晚出现的一个。有说法认为,这一词组中的“john(s)”,是为了纪念19世纪末的著名拳击家约翰·苏利文,因为他在拳台上穿着的比赛服装类似于秋衣秋裤。尽管这种说法目前尚存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秋衣秋裤绝非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由前苏联首创;在此之前,它已经在西方社会存在了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