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有一人具备科学素质,不算少了!
文/ 柯观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我国实现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基础环节。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并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总目标。
10%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国公民中,平均每10个人中,必须有1人具备科学素质。乍一听起来,很多人也许不以为然,10个人才有1个人具备科学素质,这个标准是不是定得太低了?按照我国考核评价的一般惯例,60%才是及格线,大概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10个人至少也得有6个人具有科学素质吧?
要真是这样的话,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超级发达国家的行列。有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我国将10%作为2020年的目标,多少参考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一些发达国家才10%以上,我们自然不能小看这个标准。
之所以会这样,这与科学素质的评价指标具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我们暂且不说其应用科学的能力如何,至少在迷信、伪科学、谣言等面前,他们上当受骗的几率要比不具备科学素质的人低得多。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可能在某些方面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但是如果综合来衡量就要相差得很远。
近些年来,我国时不时就会发生一些让人愕然的事例:一个张悟本居然能忽悠成千上万的人去买绿豆,相信绿豆汤包治百病;一个依靠“空盆来蛇、断蛇复活、隔空取物”等等杂耍绝活行走江湖的所谓的“神功大师”王林,居然让众多明星和政商界知名人士拜倒在他的脚下。
而更多的大爷大妈们,常常成为众多谣言的传播机。就是现在我们随意翻看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各种不靠谱的信息、流言乃至谣言依旧肆意蔓延。这意味着我国社会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任务依旧艰巨。
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尴尬现实是,“养生大师”张悟本倒下了,“李悟本”“王悟本”等又站起来了。90多年以前的五四运动,我们举起了赛先生(科学)的大旗,指望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深深扎进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90年以后,虽然科学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蒙昧、迷信并未离我们远去,它们时不时就会在社会上兴风作浪,或者受蛊惑而沉滓泛起,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伤害。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我国实现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基础环节。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跨不过这个门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羁绊,走向发达国家也会变成一句空话。
现实是,目前我国科学素质离这个10%还有不小的距离,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尽管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较2010年的3.27%提高近90%,但是依旧只有达6.2%。也就是说,这5年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提升还不到3%,而在未来5年中,我们则需要提升将近4%,这就要求未来几年我国的科普事业需要发展得更快更好。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基础,正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现实,从各个层面来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现在我们将众多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最低比例10%作为我们下一个5年的发展目标,标准不低了。
近几年,科普力量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跟踪报道科技热点,及时止谣辟谣,在科学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论是在今年的引力波事件还是围棋人机大战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倒是可以成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提升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