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雾霾,我们对控烟关注得太少!
文/ 柯观
如果能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危害,其所付出的成本有限,健康收益却更大,相对于治理雾霾,成本收益比明显更高。因此,控烟问题更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
从6月1日起,号称“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这将为北京市民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但是遗憾的是,北京控烟形势不容乐观,《条例》的实施是否能扭转这一形势值得观察。
根据北京市爱卫会日前发布的北京市吸烟现状调查,北京市成人现在的吸烟率为23.4%,由此推算全市目前依旧有419万名吸烟者,可见众多的吸烟者并没有将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放在心上。
与之相反的是,和其他人群一样,这些吸烟者很可能对空气污染深恶痛绝。吸烟无所谓。吸入雾霾却不可以,为何会有这样的认知偏差?这往往是因为吸烟者对烟草的健康威胁没有清晰的认识。毫无疑问,雾霾会威胁人类健康,但是与吸烟比起来,仍然算不上一个狠角色。
根据目前的研究, PM2.5微尘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进入血液的微尘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可能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另外还存在导致婴儿发育缺陷、有害物质中毒的可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雾霾对人体的危害除了呼吸系统以外,绝大部分都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则要严重得多,并成为了全球共识。据调查,中国目前面临日益严重的烟草危害:由吸烟引起的死亡中,慢性肺部疾病占45%,肺癌占15%,食道癌、胃癌、肝癌、中风、冠心病、肺结核等各占5%-8%;中国成人男性总死亡中,12%归因于吸烟,最终可能增至33%;目前2/3的男性在25岁前成为吸烟者,大约50%长期吸烟者在中年或老年时将因吸烟而致死。
相对于雾霾更为公众所关注,控烟能占据的舆论版面要少得多,这与很多人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不到位有关。北京市爱卫会的调查发现,成人对吸烟引起肺癌、心肌梗塞、中风、阴茎勃起障碍的正确认知水平依次为93.9%、65.3%、50.8%和35.1%。34.8%的成人错误地认为低焦油卷烟比普通卷烟危害小。成人对二手烟危害的正确认知依次是:成人肺癌89.2%、儿童肺部疾病83.6%和成人心脏病64.4%。由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认识不足是众多烟民及其他人群忽视烟草危害的重要原因。
当然,直接比较雾霾和吸烟对人的影响并不合适,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自然更关注雾霾。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吸烟的人同样可能被二手烟侵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三手烟对儿童的危害长期被忽视。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近年来,北京市民肺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都呈上升趋势,政府花费了大量的资源治理雾霾,但另一方面,如果能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危害,其所付出的成本有限,健康收益却更大,相对于治理雾霾,成本收益比明显更高。因此,控烟问题更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能否发挥预想的作用,有赖于严格执法,将控烟落到实处。这些年,香港的控烟实践卓有成效,其核心就是严格执法。按照香港的《定额罚款(吸烟罪行)条例》,在指定为禁止吸烟区的区域内或在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罚款1500港元。为了实现“违法必究”,香港还鼓励市民举报吸烟行为,除此之外,还会加强巡查。控烟督察的巡查时间除一般办公时间外,也包括星期六、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晚间和凌晨时分。这种经验和做法值得北京好好学习和借鉴。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北京控烟,控制青少年烟民人数依旧是最为重要的任务。
很多青少年之所以初涉吸烟,主要是是受了周围环境影响,要么认为吸烟没事儿,要么认为吸烟很酷,并且绝大部分都还是初级烟民。因此,增强青少年对吸烟的科学性认识,让他们充分了解吸烟的危害,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从保障我们健康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对烟草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发出更多的声音,这既是将新《条例》落到实处的保证,也有利于控烟的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