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性学教授被泼脏,要不要公开的性教育?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25 11:12:29   阅读量:0

在做性科学传播时,切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有耐心和分寸。在大众场合,尤其是面对不同人群时,还是应该顾及他们的接受能力。

11月7日,华中师范大学性学教授彭晓辉应邀来广州“性文化节”开讲,在做“性是幸福之本”的演讲中,一个女子突然上台,将污物泼到他身上,现场臭气冲天。11月15日,论坛上的一家 “反色情”网站,更是放言下次碰到彭晓辉,将予以“泼硫酸”对待。

这一事件背后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不要公开的性教育?

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绝大多数中国人一直是内敛而含蓄的,谈论床帏之事被认为“有伤风化”,也就谈不上科学的性教育了。其导致的结果是正规渠道上性知识极为缺乏,从而对性的认识出现很多偏差,闹出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比如对中老年人来说,一些本来很正常的性行为、性心理也被“另眼相待”,有的甚至被自己的伴侣称为“老不正经”。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获取性知识渠道的增多,整体而言我国国民对性的观念更为开放和科学,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性教育依然难登大雅之堂。专业从事性学教育的学者参与一些公开活动时,仍面临遭受语言攻击甚至是身体袭击的危险,彭晓辉的遭遇就是典型例子。此外,身为女性并从事性学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李银河也时常饱受语言和暴力攻击,部分人甚至给她冠以“女流氓”的称谓。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彭晓辉、李银河等这样的专家学者进行性学研究和性学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性心理、性活动与人类相伴而行,任何人都绕不开,其不仅是传宗接代、繁衍子嗣,也是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其关系到家庭和谐,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而另一方面,科学的性知识匮乏依旧是普遍的社会问题,性认识的误区和偏差依旧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这些年来,亿万中国民众尤其是男性公民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居然是色情文学和影像。为了防止色情文学和影视作品荼毒青少年,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多年来一直在采取“围剿”行动,但一直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背后折射的问题是,广大社会公众科学的性知识依旧匮乏,也没有很好的获取途径,偶尔想“学习一下”也名不正言不顺。

相反,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坚持推行公开的、科学的性教育理念和推动相关知识的普及,美国休斯顿大学性学专家詹姆斯·蕾丝丽·麦卡丽指出:“心理学、医药、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和发现,一直都证明一件事:‘正确的性知识’与‘稳定和圆满的性生活’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当真理取代那些不合理、有侵蚀性且附属于罪恶感的性观念时,才有可能获得幸福的性生活。”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性禁忌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切实存在的,并非所有的性禁忌都不合理,有些性禁忌甚至成了人类的一种潜意识,或者集体无意识。比如,在过去是“男女授受不亲”,而现在,可对男女之间握手视为正常的礼貌行为,但另一方面,男生摸女生头发还是会觉得怪怪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毛发属于性禁忌中的一种,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意识不到。因此,性禁忌的开放与社会的发展程度相关,并非简单骂对方一句“无知愚昧”就可以解决的。

对从事性学研究的专家而言,研究没有禁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性教育也不应该设置障碍,这是科学的态度和原则。但在做性科学传播时,切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有耐心和分寸。在大众场合,尤其是面对不同人群时,还是应该顾及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可能,最好划分目标人群,设置合理的议题进行传播。无论何时,有技巧地做科学传播,会比泛泛地谈论“应不应该做”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