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中国为什么不能推广“日本看病模式”?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8-20 14:52:34   阅读量:0

客观上我们确实需要“日本看病模式”进行精准诊断、适度医疗。但是从资源上来说,目前的医保费用只提供基本医疗,不可能支持“日本看病模式”。

撰文/王新宴(空军总医院特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高血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近年来,网上流传一篇《亲历日本搭桥手术》的文章,内容是作家王石讲述他在日本神原纪念医院就医的经历:第一次去没事先预约,预约好第二次赴日,两天一夜完成七项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不必切开的冠脉造影、量血压分别测量四肢,而抽血后观察5分钟、敷料24小时、跪式服务的护士、精致美味的餐点、和饭店一样临走再收费这些细节给了他深刻的印象。

该文总是被人翻出来,可能有把作家王石当成企业家王石的原因,当然,文中描述日本医院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医生专业的素养和一流的服务态度,也让人感叹:看病本该如此啊。

说真的,我们国内医生也希望有“预约-医生详细讲解-全面检查-个体化方案”这样的诊疗过程,但目前来说,中国还真推广不了文中的“日本看病模式”。让我们来算一笔账: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加起来不超过3万人,我们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约3个亿。3万医生又分冠脉介入,起搏器安装、心律失常、心衰、先心病、高血压等细分方向,他们还承担会诊、科研、教学等繁重任务。

以高血压为例,上述3万心血管内科医生中,专门从事高血压专病诊疗的不超过3000人,而高血压“患者”超过3亿。如果按照《美国最新指南》的标准衡量,中国高血压“患者”约“6亿”,无论按照美国、欧洲还是中国指南标准,至少有5-6亿人血压不正常。3000名专科医生对着6亿人怎么办?不可能采用“日本看病模式”。

也许有人会问:不是有众多家庭医生吗?咱们说的是具有“日本看病模式”中诊疗能力的医生和设备,简单化诊疗很容易,不在此文讨论范围。

为什么非要找日本神原纪念医院的那种医生?因为心血管疾病非常复杂,不是谁都能看。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复杂的心脑血管综合征,发病原因复杂,机制尚不明确,影响因素众多,干预效果不佳。复杂的心血管健康评估不能进行简单化的诊疗。

专业完整的诊疗需要甄别真假高血压,综合评估危险程度,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因为管理血压的目的是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说尽量减缓靶器官受损。治疗高血压需要精准诊断,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轻易启动用药,开始用药后,还需要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根据血压及个体健康状态综合评估、个体化诊疗,而不是大跃进式的防控。盲目的低水平的“防控”会带来大量误诊误治!

所以,客观上我们确实需要“日本看病模式“,进行精准诊断、适度医疗。但真正高血压精准评估流程每位患者需要至少一个小时,像作家王石那样测血压只是一小部分。另外,高血压的干预还需要患者配合,这需要您理解:血压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病”,血压不高不代表血管健康,需要摒弃“吃药一辈子不能停”,“降压才是硬道理,血压越低越好”的观念。

高血压是非常复杂的血流动力学综合评估问题,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会看“高血压”,理想的诊疗不仅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更需要大量的富有经验的医师执业。从资源上来说,目前的医保费用只提供基本医疗,不可能支持“日本看病模式”。除了经费问题,短时间内也不可能速成大量专业的医生,目前3000名专科医生不可能为3亿高血压“患者”及3亿血压异常的大众提供“日本看病模式”。

总体来说,每个公民都应该理解,真正能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的只有自己。如果您非常爱惜自己,当然可以主动寻求更加优质的适合自己的医疗资源,但也意味着要为此付出相应的费用。■


扫描二维码
浏览“日本看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