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应该学点科学史
有一个现象长期以来困惑着我,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他们24、25岁的时候,就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与因素,造就了这些成就?
另外,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近25年来,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与重视不可谓不大,但是,我们的科学成就整体上始终与世界有相当大的差距。后来我慢慢地体悟到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科学是什么?
在哈佛访学时,我参加了一次会议,对一位演讲者的经历印象极深,他大学学的数学,博士学位拿的物理学,毕业后到化学系任教,后来得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波士顿有一所叫Brandeis的大学,出了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他在大学学的却是历史。
而中国的教育体制导致专业过早分化,使很大一部分优秀分子远离科学,更不要说理解它的思想内涵了。西方的高等院校里能够出现一批献身科学事业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培养起了自己对科学的爱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懂得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研究科学,科学精神作为一种传统的积淀,可以说已经融入那些热爱科学的年轻人的血液,而我们的学生却还在为这些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苦思冥想徘徊不前。
我们在中学学到的是知识,比如你知道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但你知道这个定律诞生的背景吗?它为什么正好是牛顿提出的?牛顿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难道仅仅认为这是一代大物理学家的谦虚之辞?
科学史更则更注重背景与思想,在那里你会发现:牛顿的名言事实上道破了科学研究的实情: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循着前人的脚步,有过迷茫,犯过错误,甚至被指责为异类,还有一些未被载入史册的失败者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后来人“此路不通,另择他途”,过了很久才会有一些思想在一些人的脑海中闪现并逐渐明晰。从那以后,神秘的自然界就多了一种漂亮的表述方式,那就是F=ma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数学化表达,简单又漂亮,还能允许人们检验与扩充。在过去三百年里,物理学证明了数学的重要,它无可争议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应用了一种特殊方法——“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和数学有必然的联系。
纵览科学史,你还会发现,即使没有哥伦布,美洲也不会荒芜至今;即使没有牛顿,近代科学革命一样会有人完成;即使没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的提出也晚不了多少年。
通过学习科学史,我希望大家能理解科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