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牛蛙:享受过国宝级待遇的入侵物种
撰文/朱弼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
还记得几个月前爆火的《旅行青蛙》吗?其实在现实中,还真的有一种在世界各地“旅行”的“蛙儿子”。而且你一定对它非常熟悉,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各地的美食榜单之中——没错,就是牛蛙。
▲成年牛蛙(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牛蛙绝对是旅行青蛙中的佼佼者,因为全球除了沙漠和南北极之外几乎所有地方都有它们旅行的踪迹。这个旅行家,旅行到中国的时候,甚至曾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接受了大熊猫级别的外交待遇!今天给大家讲讲它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行奇遇。
其貌不扬却破坏惊人
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us),也叫美国牛蛙,因繁殖季节鸣叫洪亮,“哞哞”声似牛而得名。原产于美国落基山脉以东、加拿大东南等地区,经过农业与贸易被广泛引入世界各地,现已入侵拉丁美洲、欧洲、东亚和东南亚等地。
因为体型和颜色跟黑斑蛙接近,很多人会把牛蛙误认为是青蛙,殊不知它们是外来物种,还是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牛蛙体形大、食性广,成体几乎可以吞食任何比它小的生物。牛蛙挤占本土两栖动物的生存空间,还携带一种全球最危险的外来入侵病菌——蛙壶菌(可以感染蛙的病菌,对人无害),一起肆虐本土两栖动物,导致许多本土两栖类种群下降或局部灭绝,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甚至明文规定:在湿地保护范围内擅自引入牛蛙等外来物种,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万-50万元罚款。
▲牛蛙有淡黄色的单咽下内声囊,鼓膜大而明显(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自己先“放手”
然而,早在1964年,中国决定尽快实现牛蛙全国普遍野生。现在看来,这无疑是个不明智的决定,也让人不禁好奇整件事情的原委。
这是特定的历史背景决定的。
那段时期,农作物害虫大量繁殖,农作物收成非常低,全国人民正在与饥饿做斗争。消灭害虫,增加食物,是大家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如何消灭害虫?有研发农药和发展除虫的动物等几种选择,当然少花钱多收入是最佳选择。当时人们认为牛蛙不仅能有效控制农业害虫,还能快速提供优质蛋白增加收入。如果在农田放生牛蛙,牛蛙存活率会提高,那么农民不仅不需要任何花销,就能将农田里害虫控制住,同时牛蛙可以供应市场,搞不好还可以出口增加收入。于是将养殖的牛蛙放养出去,就成了当时人们真实的想法。
我们不知道那段时期野放的牛蛙对现在牛蛙的入侵扩散具体有多大的影响,但当时的野放决定无疑给牛蛙的入侵扩张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当初被野放的牛蛙,成了坏事奠基者。几十年过去,牛蛙已经成功旅行入侵到华中、华南、西南、东南等一大半国土上,甚至有推测认为牛蛙和它携带的蛙壶菌是导致云南特有种滇螈灭绝的原因之一。当然,最初考虑引进牛蛙的人可能没有想到国家会同意牛蛙野放,更不会猜到牛蛙会有今天的入侵规模。
在我国曾享受“国宝级”外交待遇
那么,牛蛙到底是如何来到中国内地的呢?
有人说是从美国引进的,有人说是从香港引进的……事实上,国内一些水产机构从1959年开始陆续从日本引进牛蛙,但存活状况差,没成气候。而真正成功引种,形成规模,要从中国与古巴建交说起。
1960年中国与古巴建交,菲德尔·卡斯特罗带着古巴人民的美好祝福,来到北京“圈粉”。席间就聊到了在古巴当前盛行的美食——牛蛙,老卡说在古巴牛蛙繁殖已超过五十多年的历史,古巴的牛蛙生命力较强,繁育周期短,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牛蛙经济已经在古巴成为继蔗糖、雪茄后的另一项经济支柱产业。于是,在外交部请求下,卡斯特罗答应送给中国一批身强力壮的牛蛙。1962年6月,在精心挑选和呵护下,几百只牛蛙儿子们乘着专机,带着古巴人民的美好祝愿,千里迢迢来到了中国,在广东、江苏和上海等地的水产机构安家。这批牛蛙,经历了一场神奇的旅行,享受了大熊猫级别的外交待遇。
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也有部分想丰富餐桌蛋白质来源的需求。但是不是每种需求都要满足,每个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物种都要引进?不一定。在做出决策前,历史是一面好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