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近400只候鸟集体撞楼而死都是趋光习性惹的祸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6-19 18:34:47   阅读量:0

美国一城市近400只候鸟撞楼而死,经过调查,原来是候鸟的趋光习性惹的祸。鸟类的趋光性,对它们来说是“福”也是“祸”。

文/记者 慈玉鹏(实习) 编辑 陈永杰

采访专家>>>

杨晓君(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高学斌(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对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市来说,5月4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早晨,人们在市中心的美国国家保险大楼附近,发现了许多候鸟的尸体。统计后发现,集体死亡的鸟类多达20余种,共计395只。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惨剧发生呢?

▲近400只不同种 类的鸟儿集体陈尸在商业区的街道上

环境因素导致候鸟选择迁徙

经调查,死去鸟类都是候鸟,候鸟是指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每年,世界上都有几十亿只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路途可从几百公里直至上万公里。候鸟为何要选择这种长征式的生活呢?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君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现在主流的理论是从环境因素和历史因素来考虑的。环境因素指的是南方的夏天炎热干燥或酷暑多雨,不适宜一些鸟类进行营巢活动。而北方的夏天昆虫繁多、光照充足,鸟类的天敌也较南方少,所以鸟类一般会选择到北方繁衍。可是到了冬天,北方则是一片冰天雪地、食物匮乏、气候恶劣。为了生存,候鸟不得不返回南方。

从历史的因素来看,有人提出了鸟类迁徙起源于新生代第四纪的冰川期。当时北半球冰川由北向南袭来,威胁到了鸟类的生存,迫使鸟儿向南迁徙。而到了间冰期,北方的冰川褪去,鸟类便迁回北方。周而复始,鸟类逐渐形成了迁徙的本能。

对第二种说法,鸟类生态专家郑光美院士却认为冰川确实对鸟类的迁徙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只是一部分。这是因为鸟类的迁徙行为早在第三纪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在没有经过冰川期的地方,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鸟类也有迁徙现象存在。

太阳和磁场都是鸟类导航系统

候鸟们对繁殖地和越冬地的位置一清二楚,它们甚至能找到过去繁殖过的树洞。曾经,人们用飞机将一只候鸟运送到远方,最终将它放在了距离其繁殖地5100公里的地方。12天后,这只鸟儿飞了回来。

鸟儿究竟是如何进行“导航”的?“对于这个问题,人类至今已经了有了一些重大的发现,但是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答案。”杨晓君说。

到了夜晚,星辰可以帮助鸟儿导航。人们曾将靛紫彩鹀置于天文馆的人造星空中,发现彩鹀可以通过星辰定位。若把人造星空旋转180度,那么彩鹀也将朝着相反的方向飞行。

星辰的确对于鸟儿的定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只是鸟类定向的信息源之一。一些鸟儿完全可以在阴天的夜空中迁徙,而不迷失方向。现在有一种说法是鸟类定向依据的是陆标(即地形)。人们发现,鸟类迁徙集中沿着一定的飞行路线。例如在美国,许多迁徙的鸟是沿着东部海岸线和一些主要的山谷、河流南飞的。

然而陆标对于鸽子的定向并不重要。研究者给鸽子戴上毛玻璃片,使它们看不见陆地和天空的信息,但是鸽子仍能从远处飞回到距离鸽楼1公里内的位置。什么都看不见,鸽子是凭借什么定向呢?答案是——磁场。

1972年,研究人员在信鸽头部加上了一块小磁铁,打乱了信鸽周围的磁场。最后发现在晴天的时候,信鸽可以正常定向。但是到了阴天则会发生定向错误。两年后,其他研究人员又进一步做了实验,他们把一个线圈安置在了鸽子的头上,加上具有固定方向的磁场,结果信鸽在阴天的飞行方向随着磁极的改变而发生了改变。

杨晓君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太阳及星辰定向、陆标定向、磁场定向,是当下最主要的鸟类定向学说。除此之外还有嗅觉定向等说法,但认可度相对低很多。”

鸟类为何具有趋光性,谜底有待揭开

其实,候鸟撞楼事件并不罕见。据统计,在加拿大多伦多,一个秋季就有2000多只鸟,因受灯光的吸引而撞上高层建筑。“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夜间有雾的时候,因为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鸟类看不到星辰和地形,失去了参照物,便容易迷失方向。而这时若是有光亮,鸟类具有趋光性,便朝着光亮处飞行。”杨晓君说。

近400只鸟发生事故的当天,加尔维斯顿市正值暴风雨天气。这种天气很可能促使鸟儿不能看清楚四周,从而被灯光吸引。后因为飞行速度太快,停留不及而撞楼身亡。

但这里有一个疑问。有些鸟类能够依靠磁场而定向,那么在上述的情况中,它们还会朝着光亮处飞行么?答案是肯定的。杨晓君就曾在雾天的傍晚,用灯光吸引的方法捕捉过鸽形目的鸟类。

这其中的原因,人类至今还无法解释。“其实包括鸟类为何具有趋光性,也还是未解之谜,从总体上说,我们对于鸟类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杨晓君说。

▲ 全球候鸟8条迁 徙路线中,有3条途经中国

鸟类的趋光性是“福”也是“祸”

虽然我们还不完全清楚其中缘由,但是在雾天傍晚,鸟类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是不争的事实。候鸟这一习性,其实对鸟类本身和我们人类来说,是“福”也是“祸”。

每年,全球有数十亿只候鸟要进行洲际迁徙,形成了8条迁徙路线,其中3条经过中国。进入秋天,成群结队的候鸟从西伯利亚、内蒙古草原、华北平原等地起飞,经我国东、中、西三路飞往南部地区越冬。

很多猎鸟者就是利用鸟类这一趋光性的特点来捕捉候鸟,甚至杀戮。在3条迁徙路线上,有无数的猎手等待着候鸟的出现。这又是个拯救的季节。此时,除了猎手,我们的环志工作者也在这3条迁徙路线上忙碌着。

鸟类环志是指将国际通行的印有特殊标记的材料,佩戴或植入鸟类身体对其进行标记。将鸟放归自然后,通过再捕获、野外观察、无线电跟踪或卫星跟踪等方法获得鸟类信息的科研活动,是研究候鸟迁徙规律的有效途径,也是监测鸟类资源和栖息地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更了解鸟类,理性地选择机场和高压线的建设地,保护鸟类的栖息地。”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学斌说。

他指出,鸟类环志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捕捉。这时,环志工作者也往往会利用鸟类的趋光性。他们会在雾天的森林中打开灯,于灯的前面布置好网,待鸟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