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占中国海域总污染物的50% 渤海湾如何变成“死海

来源:    发布日期:2015-11-10 13:26:40   阅读量:0

  中国应该吸取国际上的教训,虽然重化工项目产生利润较快,但环境代价也高。
 


每年约28万吨的废水和约70万吨的固体废弃物通过中国东部地区的57条江河流入渤海湾

  近日,媒体报道渤海湾受到严重污染,被讽为“死亡之海”。

  还有韩国媒体忧虑,渤海湾的污染会直接影响到韩国西部海域。那么,渤海湾的污染是如何造成的?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自然因素:渤海湾水交换能力差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湾口位于大连、烟台一线,与外海的连接就是从这里开始。渤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组成,其中,渤海湾在渤海西部。所以,渤海湾并没有像媒体报道的那样与韩国海域相连,但是,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整体,一个海域污染了,往往会扩散到其他区域。

  环渤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渤海湾周围港口建设、石化企业、金属冶炼企业、海水养殖等行业不断壮大,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渤海湾被当成了天然的污水池。

  据媒体报道,每年约28万吨的废水和约70万吨的固体废弃物通过中国东部地区的57条江河流入渤海湾,达到每年流入中国海域总污染物的50%。而专家表示实际数据可能不止如此,单是一个工业基地每天的排污量就有成千上万吨了。

  渤海湾为什么会受到严重污染?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陶建华表示,由于自然、人为等方面的因素,渤海湾已遭受严重污染,水质不达标,应当进行合理规划、尽快治理。虽然目前还没有发展到“死海”的地步,但污染确实带来了渔业产量下降、赤潮等后果。渤海湾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与其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其中,潮汐动力弱是重要原因。渤海湾海口部分较小,水深较浅,平均18米,潮汐属正规和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为2~3米,大潮潮差为4米左右。陶教授表示,由于潮差不足,潮汐动力弱,海水交换能力差,导致污染物在海湾内长期徘徊,无法正常扩散到外海。

  而同样是海湾地区的英国西部,当地潮差有15米,这样大幅的波动可以使污染物及时交换出去。当年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英国向海中排放了大量污染物,但当时英国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德国汉堡港污染严重,最后调查发现是潮动力大的原因,污染物在落潮时随之排出去,减少了对英国海域的破坏。

  陶教授表示,自己的团队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都进行过测算,通过数值模型实验、现场监测和投放漂浮物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渤海湾的污染物要扩散出去至少需要十年。

  此外,渤海湾沿岸为淤泥质平原海岸,泥深过膝,宽约1.5~10千米不等,这样的海底环境也不利于水质改善。由于物质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当海水水质差时,污染物沉积于淤泥之中,而在水质好的时候,淤泥又会将其释放出来。

  人为因素:海岸带开发、化工业云集

  新建临港重化工业、大规模进行海岸工程、填海造地、围海养殖、海洋工程开发以及港口航运等的过度、无序,是近海污染的重要原因,渤海湾同样面临这些问题。

  以围海造陆为例,近几年,渤海湾区域内多地在进行海岸带开发,大规模进行围海造陆。目前在环渤海地区,最大的围海造地工地便是唐山曹妃甸和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围海造地工程规划造地320多平方公里,其中南港工业区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需要填海造地147.5平方公里;临港经济区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其中填海造地120平方公里。

  围海造陆容易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港内纳潮量减少,海水的自净能力也随之减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曾发表《近十年来渤海湾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一文,他们通过研究发现,随着近十年来渤海湾沿岸快速城市化产生的岸线变化,湾内环流涡旋增多,决定湾内水交换的流场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各区块的水交换能力和平均水存留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与2000年比,2010年天津港、黄骅港和曹妃甸港区海域的平均水存留时间明显增加,水交换率下降,对区域水质的改善十分不利。

  造成渤海湾污染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原因是,大量重化工企业落户到环渤海地区。过去一段时期里,环渤海地区城市积极发展重化工行业。化工产业制造了大量污染物,北京、河北、天津、辽宁、山东等省市长期把渤海当作纳污池。2009年《渤海海洋环境公报》的数据显示,整个渤海沿岸实时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已达到100个,其中工业排污口32个,然而在生产中,很多企业排污处理不达标,甚至不作处理,导致海水受到严重污染。

  沿海地区人口密集,一旦发生事故,容易发生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国际上有不少内海被污染的案例,比如日本的濑户内海,在工业化时受到严重污染,导致很多人中毒、死亡,后来当地把化工企业迁走,经过治理使环境得到改善,但这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


环渤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渤海湾周围港口建设、石化企业、金属冶炼企业、海水养殖等行业不断壮大,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渤海湾被当成了天然的污水池。

  解决之道:合理规划 协同治理

  一直以来,在沿海开发上,基本是以地方为主体进行,对地方政府而言,重化工业项目是投资和产值大户,可以带动周边工业的集聚和发展,很多地方政府都积极引进。而在规划中,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不清,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对项目布局不合理,容易埋下环境污染的种子。

  另外,渤海环境治理问题涉及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多个省市,以及环保、交通、海洋、渔政等多个部门,各省市、各部门缺乏整体统筹、有效配合,难以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

  中国应该吸取国际上的教训,虽然重化工项目产生利润较快,但环境代价也高。陶教授建议,各地应该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合理规划,认真考虑是否应该大量引进重化工企业、引进后如何合理布局,以免破坏生态环境。她指出,欧洲各国在协同治理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渤海湾周围各省市也应该加强联合、共同治理,现在国家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将是解决渤海湾污染问题的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