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超富集植物大战重金属污染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8-14 14:27:03   阅读量:0

  文/记者 李晶 编辑 陈永杰

  相比物理或化学的土壤修复方法,植物修复虽然时间周期长一些,但其处理后的土壤仍可生产使用,且成本较低。

  一说到环境污染,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空气和水,环保部已分别推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大气十条”和“水十条”。但环境污染绝不仅这两个方面,另一颗“定时炸弹”——土壤污染已不容忽视,相应的治理方案“土十条”也已箭在弦上。

  土壤“患病”,威胁食品安全

  日本富山县有一条神通川河。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条河流域的居民出现了一种疼痛病,最初是腰、背、手、脚等各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

  经过调查,是神通川上游某铅锌矿的含镉选矿废水和尾矿渣污染了河水,使下游用河水灌溉的稻田土壤受到污染,产生了“镉米”,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中毒致病。

  镉,是一种重金属,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在自然界,它作为化合物存在于矿物质中,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原本与人类生活并不交会的镉,在焙烧上述矿石及湿法取矿时,被释放到废水废渣中。开矿过程及尾矿管理不当,镉就通过水源进入了土壤和农田。继而产出含镉的作物,当人们食用后,镉慢慢积累在身体中,损坏肾功能,导致人体骨骼生长代谢受阻,从而引发骨骼的各种病变。

  2013年,《南方日报》记者曾经走访广州市场随机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结果均显示镉超标,属于不合格产品。广州市食药监局公布当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大米及米制品镉超标率达到44.4%。

  据2014年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其中,耕地土壤主要无机物污染物为镉、砷、镍、铜等,有机物污染为滴滴涕和多环芳烃。在调查的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在13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6.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土壤污染,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你不关注它,它也在那里,迟早有一天会报复人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副主任雷梅表示,土壤污染问题需要政府和各层面的关注,也需要公众的更多认知。
 

  问诊土壤,寻找净化途径

  土壤污染,影响的不仅仅是生活在当地的居民。由于土壤被用于种植农作物,这些农作物除了自给自足,也会作为商品出售。这一流转过程,将污染物带到了千里之外,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所以说,土壤污染,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更不是无关紧要。

  土壤污染从何而来呢?雷梅告诉记者,就北京本地而言,主要的土壤污染来自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北部一些郊区,历史上曾经开采过矿物。城市中心的土壤污染则主要是工业生产、生活造成的,如退二进三政策推出后,工业企业搬离城市中心范围,但遗留的场地存在土壤污染问题。在我国南方存在的耕地土壤污染,很多是因为采矿的遗留物经雨水冲刷进入了下游的土壤,或进入河道后被用于灌溉污染了土壤。

  中国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以前哪座城市立起来大烟囱就代表城市的经济发展得很好,如今,城市里的大烟囱不复存在,工业生产遗留的痕迹也不那么容易消失。厂区有土壤污染,通过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都可能进入到身体当中,继而威胁人体健康。因此,确定土壤污染区域,尽快治理是当务之急。

  然而,土壤污染与空气污染不同,其污染并不均匀分布。比如,一颗电池丢在土地上,其局部污染浓度很高,但隔几米浓度就降低了。所以,在做土壤污染调查时,如何采样是调查准确性和效率的重要参考。

  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调查,土壤污染调查复杂很多。雷梅介绍说,土壤污染调查要去当地采样,对样品进行分析后,如果发现数据有异常,再返回去多点采样进行分析。往往返返,在路上耽误的时间很长。若是污染地区较为偏僻,则耗费的时间就会很长,要有一套高效的调查方法。

  “早在1998年,我们环境修复中心的陈同斌主任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根据统计学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土壤调查方法。”雷梅说。这个过程有点像是撒网,先撒一个网眼大的网,当发现那个网眼中污染程度变化不均匀,就再在这个区域密集布控调查点,撒一个网眼小的网,辨识清楚那些区域真实的污染情况。这个方法比传统方法的布点要减少70%,且效率更高。

  1998年开始,陈同斌研究员就带领团队开展了北京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在那次调查中,为找出土壤污染成因,可能成因以及风险分布,共设立了600多个调查样点。针对某些风险高的地区,及不确定的地区,又进行了加密调查。

  土壤修复,富集植物帮忙

  在雷梅看来,揭露社会污染问题很容易,但揭露问题对社会进步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目前,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大体有覆土、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以及植物修复法等。覆土工程需要很大规模的土方量,全部用干净的土覆盖污染的土壤不够现实;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土壤污染,适应小范围修复,如果土方量多或面积大,修复成本会很高。并且,经过蒸汽抽提或热脱附等方法的处理,土壤肥力丧失殆尽,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不能再种植作物。

  因此,一种利用特异植物将土壤中污染物提取出来的“植物修复”方法,逐渐脱颖而出。雷梅介绍,这种植物叫做“超富集植物”,在国际上,已经发现的能够提取土壤中污染物的超富集植物超过了500种。但大多分布在非洲、欧洲国家,我国已发现的此类植物还不超过10种。

  凤尾蕨科,凤尾蕨属的植物——“蜈蚣草”是我国发现的第一种超富集植物,能够富集砷。它的不同生态型,对于铅等其他重金属元素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此外,长叶绒毛堇菜,不仅对镉有强富集能力,也对铅、砷有富集能力;东南景天和伴矿景天对镉也有超富集能力。

  这些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附需要一段时间。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可能种植三到五年,其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情况就可恢复到国家规定的限制以下。如果污染程度重一些,则需要的时间会更长。在南方地区,如湖南等,蜈蚣草这种植物一年可收割两次,再往南一些,甚至一年可以收割三次。

  大量收割后的富含重金属的植物,如果随意丢弃就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会采用焚烧方式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残留物体积可减少至焚烧前的10%以下。焚烧后的灰烬,要么集中安全填埋处理,要么被送往冶炼厂进行废渣中的矿物提取。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提取比从原矿采集更加容易。有些国家还围绕“镍”的超富集植物进行“植物采矿”技术研发。因为镍是相对贵重的金属,在镍品位比较低的地区,人工开发采集的价值不高,便利用一种超富集植物来提取土壤中的镍,提取完以后,用焚烧的方法把植物烧成灰烬,再把灰烬中的镍提取出来。这种方法有效地回收了环境中低品位的镍矿资源。

  据雷梅介绍,目前我国收割产生的超富集植物,基本全部被冶炼厂回收利用,几乎轮不到做安全填埋处理。就算采用安全填满处理,也将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通过各级防渗漏的设计,保证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目前,超富集植物的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矿区下游受到污染的农田。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严重污染矿区已在使用这种技术。经过修复的土壤可以继续农用,种植作物。相比物理或化学的土壤修复方法,植物修复虽然时间周期长一些,但其处理后的土壤仍可生产使用,且成本较低。

  雷梅指出,尽管土壤污染已经为人们所关注,但治理的力度仍有待提高。我国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在目前少量投入的前提下,只能优先尽快解决正在种植镉米、被砷严重污染的区域,以及迫不得已与污染土壤相伴的人的周边污染问题。”雷梅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