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如何联手治霾?
为了治理笼罩在华北地区的雾霾,中央财政近日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六个省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其中20余亿或投向河北。
对于北京来说,这次京津冀的空气联合治理意义非凡。众所周知,北京的空气污染来源,除了占最大比重的汽车排放外,还有工业、扬尘等。而在这些组成北京空气的污染因素中,北京周边地区传输到北京的污染物也是很重要的一块组成部分。
10个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有6个在河北
这次单单将区域传输这块污染源拿出来“开刀”,其实不无道理。根据环保部网站的通报,2013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为31.0%。
而更早前环保部发布的一个关于全国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显示:按照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济南、保定、郑州、北京、衡水和天津的空气质量较差。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10个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居然有6个在河北: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排在前四位,保定、衡水排在第六和第九位。而仔细一看,北京就在这些城市的环绕中。
“对于北京来说,河北是最主要的污染传输地,因为它包围了北京。”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大气所所长彭应登告诉记者,北京周边的工业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治理的程度也不高。
由于召开2008年北京澳元会,一些北京的污染企业搬迁到河北去,却没有真正做到升级改造,污染现象仍然存在。还有一些外地的污染企业进不了北京,又想在北京地区发展,就在北京周围的河北落脚,也带来了污染。而这些地区的能源结构又是以燃煤为主,据统计京津冀地区燃煤量是美国燃煤量的总和。这些大量的燃煤势必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
这些长途“奔袭”而来的污染物,也扎扎实实地给北京本来就不透亮的空气又增加了一层阴霾。
到底这些外来的污染物能给北京添多少堵,彭应登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假设北京是个空城,什么污染都没有,空气中测得的污染物浓度为0。在这种情况下,光是北京周边城市吹过的来的污染物就已经能使污染物浓度达到35到40微克每立方米了。”
“这是一个动态的值,并不是说每天都是这样,而是说雾霾发生时,污染物浓度可能达到的量级。”彭应登说,这个比例是动态的,会随着气候、季节、年份甚至于风速和降水等情况变化。具体到今年1到3月份北京出现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外地传输的污染物大概占了整个污染物浓度的28%。
“现在国家规定年均值是35微克每立方米是达标的。但是目前光是区域影响就这么多,北京的空气质量想要达标是很艰难的。”
周边城市污染物为何爱“北漂”?
另外,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北京处于很不利的地形条件,外来污染物很容易在这里聚集。
北京东南部,西南部,南部是污染物进入北京的主要通道。但是北京处在燕山山脉的簸箕窝里,三面环山,污染物从外地传进来后,就“窝”在了这里。再加上北京没有明确的主导风向,每天的风向是在变化的,比如上午是北转南风,下午是南转北风。这样就在燕山山脉的簸箕窝中形成了一个环流。这样的地形就造成了,迁徙而来的污染物,加上本地制造的污染物上午随着风往南吹,下午又被吹回来了。污染物就在处于山窝的北京中来回“打转”。
此外,虽然很少人提起,但是“城市热岛效应”也是北京容易“吸收”外地传输污染物的幕后黑手。
“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是华北地区强度最大的。”彭应登说,城市热岛会造成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当城市越来越大时,城市的温度会变得比周围地区要高,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在这种差异下,污染物的运动轨迹就会像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那样,先上升4、5百米,发散一些后下沉,最后又往回流,并在这个过程中吸引大量外来的污染物,使北京的污染情况雪上加霜,将北京变成一个“灰锅”。
在北京这种具有“吸收、聚集”的天然不利的条件下,外来污染物也在不断推波助澜。大气中的污染物,特别是颗粒越小的污染物,“奔袭”能力越强。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看来,对京津冀地区联合进行污染的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细颗粒物(PM2.5)比大颗粒物传输的范围更长。颗粒物越小,漂浮的越远。细颗粒物在大气中滞留中时间短则几天、几十天,长则几个月。而且细颗粒物在200公里之内的传输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半径在150公里之内的地区,污染物浓度甚至可以达到“共振”的效果。
整体来说,在300公里以内,污染物的传输都是畅行无阻的。而京津冀地区的相互距离恰好大部分都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地区间联合起来治理大气,才能避免治理好一块,又被邻居“传染”的情况。
联合治理技术不是重点
“治理的方法其实没有什么新花样。从京津冀这一区域来看,污染源基本是类似的,所以治理的路子、方法也都差不多。在京津冀的联合治理上,技术不是重点。”王庚辰说。
现在各个地方出了计划,有很多措施,关键是落实。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大空气治理的法律地位。企业是盈利为目的,但是治理就需要花钱,需要技术改造。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法律规范,如果企业不达标,就要依法惩罚。
所以法律依据很重要,而现在我们在大气方面有两个根本大法,一个是《大气污染防治法》,一个是《大气污染防治法》。但是他们制定的时间太早了,有一些条款已经落后于现在的情况,比如惩罚力度不够等。所以我们需要修改完善这些法律法规,这样面对一些违规企业时,执法部门才能有法可依,并且通过法律的威慑作用,使违规企业有所忌惮。
“在这次联合治理中,河北的治污压力是最大的。”在彭应登看来,河北的能源结构相对不好,污染物基础又很大,再加上当地的治理技术和经济基础都较薄弱,所以治理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据了解,这次中央财政的50亿元资金,有20亿元将投向河北。资金分配上向河北的倾斜,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这说明资金使用目的性强。津京冀区域发展阶段不同,北京、天津的治理污染的能力强一些;而河北由于经济发展限制,大气污染治理资金需求大一些。但假如河北不治理好,区域污染就难以克服。此次中央财政设立的资金,也引导了河北等省的污染治理。
但是,河北也不要指望外来资金,治理一个省的空气污染,20亿肯定是不够的,可能需要几万个亿。所以河北在这种资金的导向下,要从自身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城乡发展模式等方面入手,不往循环、低碳、绿色经济转变,它的治污都是治标不治本。
“更重要的是,河北在进行工业治污的同时,还要多关生态建设。” 彭应登说,河北的生态,比如张家口、保定等已经十分脆弱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很低,一刮风土壤就扬起很大的灰尘。在不利天气下,还很容易产生沙尘暴。在大气污染的源头因素中,土壤扬尘也是一大污染来源,虽然不如汽车危害大,但是土壤扬尘在河北也占到了总污染物的7~8%,北京这一比例大概在3~5%。增强生态建设,河流不断流了,树木多了,将对土壤固定和扬尘吸附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