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这个夏天『不寻常』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8-14 16:34:01   阅读量:0

【作者简介】

朱定真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从事气象预报、服务、管理工作30余年,获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5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

8月7日,二十四节气迎来了“立秋”节气,在我国传统民俗当中,这标志着夏天的炎热已经开始“降温”,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不过,今年我国中东部不少地方的秋天,或许到来的脚步没有那么快,因为“不听话”的副热带高压,让今年整个中国的季风气候区的夏天,变得有一些不寻常。

仅仅来看7月份,我国的天气舞台异常热闹,热点多,主角都个性鲜明,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强降水:我国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共出现了9次。黑龙江、内蒙古、北京、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地共有92站出现极端日降水事件,其中四川广汉(321.9毫米)和彭州(253.4毫米)、湖南安乡(184.5毫米)等16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拿北京来说,从7月15日开始,雨一直下了58个小时才停,平均降雨量也突破了100毫米。

二是台风活跃,生成、登陆个数多。7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共有5个台风生成,其中有3个登陆。生成和登陆个数较常年(1981-2010年)同期分别偏多1.3个和1个。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于7月11日在福建省连江县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它从生成到加强为超强台风仅用了33个小时,“来势汹汹”,一路直奔我国东南沿海而去,最终成为1949年以来首登福建第四早的台风,也是7月份登陆福建最强台风。今年第10号台风“安比”于7月22日在上海崇明东部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2百帕。“安比”为1949年以来直接登陆上海的第3个台风,具有陆地维持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三是炎热,高温日数多、范围广。7月,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6.1天,比常年同期多2.1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多。全国有94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尤其是北方地区,中央气象台7月份连续发布了19个高温预警,其中辽宁本溪县(39.2℃)、吉林集安(38.4℃)等24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很多地方因为过于炎热,空调已经出现了脱销的情况。

面对极端天气的频发,预警、预报发挥了防范和减少灾害影响的积极作用。7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43490条。其中,国家级发布243条,省级发布1744条,市级发布7273条,县级发布34230条;包括红色预警1130条,橙色预警10492条,黄色预警25811条,蓝色预警5941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防灾减灾策略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天气异常变化往往是气象灾害的开端,而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可我国又恰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之一,气象灾害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次高、分布地域广、致灾损失重、社会影响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灾害的相互耦合影响更加突出,广大农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仍然很大,不少农村人口会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人为因素加重自然灾害风险的情况也日益增多。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气候是最活跃的因素,是自然生态系统状况的综合反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科学认识,尊重大气演变规律,做好天气、气候服务,同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气象部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改革的重要任务。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我国政府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减灾工作方针。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减少损失。强调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因此,积极传播气象科普的内容,解读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警防范策略,越来越成为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科技生活》的特邀主编,能够用这种方式传播气象科普,深感荣幸。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科学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的进展,推进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能力,在全球极端天气多发的今天十分必要,十分迫切。只有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科学认识,只有尊重大气演变规律,同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