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航空史上那些生还奇迹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5-30 17:01:30   阅读量:0

大部分情况下飞机失事的幸存率极低,但也有例外。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著名的生还奇迹。

“哈德逊河奇迹”:最成功的水上迫降

2009年1月15日下午,在全美航空公司已经工作了29年的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如同往常一样,执飞下午3点从纽约到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1549次航班,但谁也没想到这次飞行让萨伦伯格从一个“人名”变成了一个“名人”。

3点25分,萨伦伯格(昵称“萨利”)同副驾驶杰弗瑞·斯基尔斯操纵客机从拉瓜迪亚机场4号跑道滑行起飞,大约2分钟后,飞机在距离地面2818英尺(合859米)的上空遭遇一群加拿大雁。

强大的撞击力直接导致飞机上两台发动机同时失效,飞机在惯性作用下继续爬升到3060英尺后便开始下降。这时机长萨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避开人口稠密地区,让飞机紧急降落在贯穿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而他在这208秒内大胆却又冷静的举动,拯救了机上全部的155人——也包括他自己。

这是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飞机水上迫降事件,又被称为“哈德逊河奇迹”。

▲借着《萨利机长》, 作为观众也在电影院经历了一次了不起的水面迫降。图为《萨利机长》电影海报。

驾驶飞机的萨利机长,成为了媒体和网友心中的英雄。拍过《廊桥遗梦》的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把这次事件拍成了电影,影片名《萨利机长》,2016年上映。

为什么说这次是世界航空史上最成功的迫降奇迹呢?是因为飞机如果发生事故,能迫降在地面绝对不会选择迫降在水里,水面降落很容易“机毁人亡”。选择迫降到水里一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

可以试想一下,一个有轮子的飞机降落在专门铺好的跑道更好还是落在水面更好。更重要的是,迫降在地面是为了方便后期的救援。飞机迫降在水面以后,飞机会在数分钟内迅速沉没,而救援时间,就是决定生还者的黄金时间。

“哈德逊河奇迹”之前最有名的是1996年印度洋的水上迫降,遗憾的是最后结局并不完美,导致机体断裂,机上共有175人,其中125人死亡。

冲出跑道断成两截:引擎未着火全员生还

2011年8月1日,一架由美国纽约飞往南美洲国家圭亚那的波音737-800客机,降落目的地时遇上恶劣天气,飞机冲出跑道,滑落山坡并断成两截,更险些掉进60米深的山谷。

但神奇的是,飞机上163名乘客及机组人员竟然全部生还,只有3人因骨折等伤送往医院。

据报道,出事前正在下雨,客机于当地时间前日凌晨1时32分降落时,偏离2200米长的跑道,滑过铁栏后停下,机身在头等舱位置断开,但引擎没有着火。

遭遇劫机者:在客舱里给救生衣充气的乘客未能生还

1996年11月23日,当天一架属于埃塞俄比亚航空的波音767-260客机,执行从亚的斯亚贝巴博乐机场,飞往肯尼亚内罗毕肯雅塔机场的961航班任务。

当飞机飞到肯尼亚境内时,三名埃塞俄比亚人强行闯入驾驶舱,打伤副驾驶,强令机长转向飞往澳大利亚。

尽管机长和地面航管反复告诫,指出机上燃油根本无法满足飞到澳大利亚的所需,但劫机者根本不为所动。

机长勒尔·阿巴特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慌乱,而是一直沿着非洲东海岸飞行,以免燃油耗尽后坠入印度洋。

但这一计谋被劫机者识破并强令继续飞往澳大利亚,机长无奈只得选择了飞往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群岛的航线,这样如果燃油耗尽,迫降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

飞机飞过马达加斯加岛,接近科摩罗岛时燃油果然耗尽,操纵系统大多失灵,此时饮酒过量的劫机者在绝望中和机组人员发生搏斗,机长在心有旁骛的情况下,仍然向全体乘客作了“穿上救生衣,千万不要充气”的正确指令,随后操纵飞机降落在离科摩罗岛加拉瓦海滩500米外的海面迫降。

飞机在着水后迅速断裂成三截并开始沉没,机上许多乘客此前并未听从机长指令,不但穿上救生衣而且充了气,结果他们被灌入机舱的海水挤到飞机天花板上,无法顺利从应急出口逃生,导致伤亡惨重,全部17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中,仅有50人生还,3名劫机者也死于非命,但机长和副机长却死里逃生。

事后调查显示,正副机长应对正确,令部分乘员得以生还,因此他们两人获得奖励,并继续从事飞行工作。

由于迫降地点位于旅游胜地附近,整个场面也被游客用摄相机拍摄下来,使这起迫降成为“哈德逊河奇迹”之前世界上最有名的水上迫降。

飞机变成了“敞篷跑车”:飞行员镇定处置仅1人遇难

1988年4月28日13时25分,阿罗哈航空公司机长罗伯特·舜施泰莫和副驾驶马德林·汤普健斯驾驶243号航班(由波音737-200飞机执飞)从希洛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檀香山。飞机上载有89名旅客和5名机组人员,飞机在起飞和爬升时并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13时48分,飞机爬升到巡航高度24000英尺(7300米)时,飞机驾驶舱传来一阵呼呼的声音,紧接着就听到一声巨响。副驾驶感觉头向后被人扯了一下,等她再回头,发现驾驶舱的纸质文件乱飞;机长也扭头,发现驾驶舱的门没了,而飞机头等舱的顶棚出现了一个大洞,可以看见蓝天。

原来,由于金属疲劳和飞机老化,在机身严重锈蚀的情况下,固定飞机蒙皮的铆钉不能承受应力,在断裂撕裂后带走了从驾驶舱后方一直到机翼附近的一大块机舱天花板。一名机舱乘务员直接被气流扯进机体的破洞,然后被甩出机舱外。

当班的乘务组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职业水平。飞机快速释压时,一名乘务员正好站在第15排和第16排中间,并被猛烈地抛向了机舱地板。她一边自己戴好氧气面罩,一边协助旁边的旅客戴好氧气面罩。等飞机在安全高度能自主呼吸后,她又爬起来,并走到机舱前排的位置,协助安抚受惊的旅客。另一名乘务员当时站在机舱前排的位置,遭脱落的残骸击中而受伤,并同样被抛到地板上。在其他旅客的帮助下,她保住了性命。

当时,飞机在遭遇机体破损、蒙皮撕裂飞脱、高空快速释压、一个发动机失效、一个起落架没有放下(后来塔台证实起落架安全放下)等复合严重故障后,两名飞行员(副驾驶是一名女性飞行员)的处置镇定得当,在当地时间13时58分,将飞机安全降落在卡富鲁伊机场02跑道上。

幸运的是,只有那名被甩出的乘务员死亡,旅客全部生还。由于飞机在不可思议的状态下飞行而且成功着陆,极富戏剧性,1990年,美国导演迪克·劳瑞根据这一真实事故,改编拍摄了电影《九霄惊魂》,还荣获第42届黄金时段艾美奖。

阿罗哈航空243号航班事故后,美国众议院在1988年通过了飞行安全研究法案。该法案提供了更严谨的研究方法来断定将来空难的可能原因,以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发动机结冰失灵:紧急制动成功1人重伤

2008年1月17日,英国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236ER客机执行自北京首都机场至伦敦希斯罗机场的BA038航班任务,飞抵希斯罗机场上空准备降落时,两台发动机因燃油系统结冰,在7秒内突然全部失灵,由于此时客机已进入着陆航线,速度和高度都不足(高度仅150米),十分危险,机长皮特·伯吉尔和副驾驶约翰·科沃德遇变不慌,操纵客机掠过机场27L跑道尽头,在跑道前方1000英尺附近的草坪上紧急制动,客机虽完全报废,但全体乘员152人却都在机组人员引导下,从逃生滑梯全部脱险,仅1人重伤,46人轻伤。

遭雷击坠毁:仅1人心脏病发丧生

2010年8月16日凌晨, 艾尔斯哥伦比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131人的波音737-700型客机在哥伦比亚圣安德烈斯岛降落时不幸遭雷击坠毁,摔成三截。

全部125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中,大多数无恙或受轻伤,仅有1人心脏病发丧生。

对比客机损毁程度与乘员伤亡规模,幸存者和当地政府官员以“不可思议”形容这起空难。

冲出跑道起火:未有人员死亡

2008年12月20日晚,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在丹佛国际机场起飞时冲出跑道并起火,造成38人受伤,客机一侧受损严重,但未有人员死亡。当时机上共载有107名乘客和5名机组成员。

高空风挡飞脱,机长被吸出窗外:安全迫降机长受伤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号班机从伯明翰飞往西班牙马洛卡。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驾驶室中的一块风挡玻璃突然飞脱,并将机长吸出机外。但凭着副机长的努力,航机安全降落于南安普敦,而且正机长亦奇迹般生还。

当天的5390航班由正机长添·兰开斯特及副机长艾奇森负责。飞机机型是英国航太生产的BAC-111,机身编号G-BJRT。于当地时间早上7时20分起飞,载着81名乘客及连驾驶员在内共6名机组人员。

飞机起飞程序由艾奇森负责,直至飞机爬升至设定高度,才转由机长兰开斯特负责往后航段。两位机长于飞机到达指定高度后,都松开了安全带。

7时33分,机组成员准备用餐,当时飞机已爬升至17,300英尺(5,300米)的高度,位于牛津郡迪考特市(Didcot)上空。突然,驾驶室发出巨响,机身立即在高空失压。当时,位于驾驶室左方,即正机长位置的风挡玻璃脱落,兰开斯特立即被气流从座位扯出驾驶室外,脚部被缠在控制盘上,这令他的上半身都在机外,只有双腿仍在驾驶室内。驾驶室门亦被无线电等仪器冲破,客舱内包括纸等杂物全被涌进驾驶室中。

这时,飞机的高度急剧下降,客舱内一片恐慌。空中服务员柯登立即上前搂住兰开斯特的脚踝。另一位空服员佩丝及其他空服员则负责安慰受惊的乘客,并收拾凌乱的机舱。

同一时间,兰开斯特在机舱外冰冷低温、稀薄的空气及时速每小时500公里的冲击下,明显已失去意识。

艾奇森开始进行紧急着陆程序,开启了暂时失效的自动驾驶系统,并向塔台宣告进入紧急状态。

不过由于机上向外涌出的气流,令艾奇森听不清楚塔台的回复。而一直搂着兰开斯特双腿的空服员柯登,此时已开始承受冻伤、冲击及疲劳的压力。艾奇森最后收到塔台给予优先降落许可,于南安普敦机场降落。7时55分,航机安全降落于02跑道上,乘客立即撤离,机长兰开斯特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