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胃部“钉子户”: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杀”?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1-09 14:45:13   阅读量:0

撰文/步召德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医师)

在小赵刚拿到手的体检报告上,关于呼气检查这一项,幽门螺杆菌结果赫然显示着:“阳性”。小赵奶奶去年年底底才因胃癌去世,爸爸也一直有胃病病史,妈妈上个月也查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所以,小赵现在最想知道的事情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到底可不可怕?该不该治疗?小赵爸爸状况是否要多加关注?他得胃癌的几率是否会比别人高得多?

长期“钉子户”,世界范围内的高感染率

提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这种扎根在人体胃黏膜中的唯一细菌,很多人都并不感到陌生。1983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希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共同发现了这种“胃部类杆菌状微生物 ”,并提出该细菌会引发胃溃疡的假说。2005年,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并验证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巴里·马希尔和罗宾·沃伦被授予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科学顾问、纽约大学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负责人马丁·布莱泽(Martin Blaser)在《消失的微生物》一书中写道:“遗传学研究显示,人类携带幽门螺杆菌已有10多万年,这个时间跨度已经是目前的检测手段所能达到的极限了。有理由认为,从20万年前,智人刚刚出现在非洲大陆的时候,幽门螺杆菌这种微生物就已经和我们共同生活了。”

幽门螺杆菌对生长环境要求很苛刻,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它平常的“迁徙”方式一般是通过唾液、飞沫“口-口”传播,比如共用筷子、不洁饮食、相互夹菜都极易造成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这也是为什么很容易出现“一人患胃病全家都感染”的现象;偶尔它也会以“粪-口”的方式“搬家”:通过附在水源和食物的方式上,它能够走得更远,侵入更多人的胃。而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杆菌已经又扩大了它的“殖民范围”,HP高感染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据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平均感染率62.8%;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更是令人吃惊的7.68亿人,平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50%以上,换句话说,2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幽门螺杆菌呈阳性。

同时,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相比起成年人,幽门螺杆菌“偏爱”低龄儿童。在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而10岁以上感染者,每年以0.5%~1%的幅度缓慢增加。

携带率虽高,但只让少数人患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一般并不会出现太多的症状,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体检才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潜伏期为一周左右,大约7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表现隐匿,无全身症状,也不会导致其他胃部疾病。所以,这部分人其实无需治疗。10%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往往表现为腹胀、上腹部隐痛、恶心、嗳气、口臭、周身不适等;10%~20%的人感染后会出现炎症、消化性溃疡等症状。

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结果,一般人最大的担心就是:如果不及时治疗,是否会导致病变,甚至恶变为胃癌。

虽然,现今一些研究显示了幽门螺杆菌对人体可能存在的保护作用,但更多是它带来的危害。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它可以导致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其次,可导致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溃疡面会逐渐变大,使得溃疡病情越来越严重,增加治疗的难度;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导致顽固性口臭,这种口臭很难清除,除非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之后,口臭才会消失;最为严重的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确实会使患者得胃癌的几率增加。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在世界范围内肿瘤相关死亡率排第二位。2012年,全球新发胃癌患者95万例,其中胃癌相关死亡病例为72万,其中大部分在东亚,将近一半在中国,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占42 %和45%。胃癌的发生往往是环境因素、微生物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总体作用次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在1%~3% 的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发生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1994年,幽门螺杆菌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78%的胃癌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是否“赶尽杀绝”,要视情况而定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根除,其中包括也14岁以下儿童以及老年人,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需要进一步的获益-风险评估,进行个体化处理。

然而,下列患者一旦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同时存在以下问题,强烈推荐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规范治疗,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手术切除,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这些人群也包括上文中提到小赵爸爸这类具有胃癌家族史的感染者,及时进行治疗都是获益大于风险的,其他人群则不必过于紧张。

并非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会患胃癌,幽门螺旋杆菌也分型,引发胃癌的只是其中一个类型。幽门螺杆菌会造成疾病,但是并不是所有幽门螺杆菌都具有相同的致病性。因此将所有幽门螺杆菌一并“赶尽杀绝”并不合适。不过,建议大家还是应该预防感染,比如从身边做起,减少家人的交叉感染,个人餐具分开使用。

对特定人群,早发现早预防很重要

面对如此高感染率的HP,何时进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幽门螺杆菌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胃黏膜发生萎缩或者肠化生,因此在严重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发展之前,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阶段进行预防效果最好。特别对儿童和年轻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治性治疗,可能是胃癌预防的最好选择。

相关研究显示,出于胃癌预防的目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佳的搜寻年龄为12-20岁。2013年,日本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纳入了国家医疗保险范围,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均接受根除治疗,后续辅以定期内镜监测,称为世界上首个实施全民HP筛查和治疗的国家。基于成本经济效益的考虑,我国尚未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筛查与HP根除。由于我国未进行大规模筛查,当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时,除了进行相应的检查外,一定要有意识地想到自己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医院“吹个气”看看。

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检测,如快速尿素酶法,此类方法需要胃镜检查;无创性检测,如C13尿素呼气试验、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检测等。目前最常用的是C13尿素呼气试验,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采用此类方法,对于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食用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的准确性显著下降,可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或)组织学方法检测,因此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还需要去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详细咨询。

对于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患者,铋剂四联(PPI+ 铋剂+2 种抗生素) 是目前最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HP方案,其包括了7 种铋剂四联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由于抗菌素的应用会使肠道菌群发生短期改变,对一些胃肠道微生物群不成熟( 幼童) 或不稳定者( 老年人、免疫缺陷者等) 根除HP抗生素应用需谨慎。

我国发现的胃癌多数是中晚期,治疗效果不好。如果能早期发现,则治疗效果很好。肿瘤不可怕,晚期肿瘤才可怕,因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胃癌将不再是患者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