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实测“督办名单”上榜黑臭水体
文/记者 赵天宇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管子·水地》。
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他的四肢成为四极五岳,筋成为地脉,肌肉成为土地,血液就成为江河;于是,江河血脉说就这样逐渐深入人心。古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像人一样的有机体,也有自己的气脉,只有气脉畅通、血脉舒畅才能生养五谷。
古代自然界中的“血脉”,想必一定是舒畅的,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河流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类早期的文明大多数发源于河流附近,四大文明古国更是与河流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城市也几乎都是依靠河流而建;就连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甚至是清明上河图这样的文艺作品,也无不出现着“河水”的影子。
可几千年以后,历经工业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当我们人类的生活环境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之后,这条“血脉”还通畅吗?
至少在2017年的中国,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相关调查显示,除了约2000条城市水体存在黑臭现象以外,全国地表水有近1/10的断面水质为劣Ⅴ类,约1/5的湖泊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与冰冷数据遥相呼应的,是许多公众关于河流的“冰冷”记忆——“我家附近有条臭水沟”“我爸小时候还能捕鱼,现在只有味了”本该同岁月一起流淌的河水,竟然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乡愁。
在国务院“水十条”的基础上,今年3月,住建部、环保部联合发布了对部分城市黑臭水体实行重点挂牌督办的通知,包括北京、上海、武汉等诸多一二线城市在内,全国二十多个直辖市、省会、副省级城市的205条河流“上榜”。通知明确要求上榜河流必须确保在2017年内完成治理,整治黑臭水体的“战斗”由此开启了“倒计时”模式。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基于前两届的成功经验,北京科技报举办了第三届“我为家乡测河流”大学生公益环保实践活动,目标直指“督办名单”中的黑臭水体,以大学生实践为手段,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实地了解名单中水体的治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