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如何度过?
文/记者 白竟楠
炎炎夏季,人们都“变身”成为行走在大街上的“小笼包”和“蒸螃蟹”,每每从空调屋里走出室外都会觉得非常难受,因为炎热,夏季是疾病多发季节,人体不仅有忍耐高温的极限,也会因为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身体不适。
热分为干热和湿热两种
高气温指的是多少度?中国气象局划分高温预警信号等级: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将启动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将启动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将启动红色预警信号,这也是最高级别的高温预警。所以,35℃以上的温度就算高温天气了。
其实,从气象学角度讲,热分为干热和湿热两种。吐鲁番盆地是中国非常典型的干热气候环境区域,吐鲁番自然环境实验研究中心也被Atlas(阿特拉斯)全球气候服务集团认可成为全球第二大干热试验站。比如,汽车在出厂之前就要来到这里接受高温试验,以确保是否能达到运行的安全性。
干热气候环境的特点是高气温、强辐射热(太阳辐射强)、湿度小,环境气温一般可比室外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
干热气候多出现在赤道南北纬度15°~30°的干旱沙漠地带及其他类似的地区。干热气候年降雨量常少于150毫米,最热月月平均气温高达27℃~30℃,月平均相对湿度仅30%~45%,而昼夜温差的平均值可在10℃以上。
由于干热气候白天气温高、湿度低,促使人体排汗量增加,太阳辐射强地面反照率高常产生刺目眩光,加之昼夜冷热悬殊这些都容易使人体有不舒适的感觉。新疆的吐鲁番、哈密的夏季都是我国比较典型的干热气候地区之一。在干热气候条件下,早晚温差很大,人体感觉是非常不舒服的,除了开空调,人们想出了一种利用建筑降温的方法。
湿热气候与干热气候正好相反,气温高,湿度大,但辐射热并不强。湿热城市的平均降雨量更大,日温差小,无风或少风,年平均湿度在60%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体会感到十分不适。因为气温在35℃-39℃时,人体2/3的余热通过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干热与湿热,都存在气温高的共同点,但是,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体感温度会比干热气候条件更高。我国有这种湿热气候城市是由于处于季风气候区导致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重庆是非常典型的湿热气候城市,当地平均年降水量为1151毫米,最热月14时的平均气温达33℃,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1%。
中暑的真相是什么?
中暑一般是指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因为散热和产热不均衡导致热量积聚引起的不舒适,除了引起温度上的不舒适,还会伴随失去身体里的水分和电解质。所谓电解质是指钾钠钙等这些人体必需的离子,在人体的不平衡和失电解质的情况下会感到明显的不舒服。
“中暑在医学上分为两种,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如果是轻度中暑就会出现轻微的恶心、胸闷,这时候不需要去医院。另一种是重度中暑,又分为三类: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这就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了。”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田琳说。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夏日健康信息提示》表明,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
热痉挛容易发生在干热环境条件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身上,这类人群会出汗过度,并随着汗水会排出体内的盐分,从而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现象,这是受热导致虚脱的一种警告。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程度较轻者可以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补充淡盐水。但是,也可能发生意识丧失和痉挛剧烈的严重情况,这时,身边的人可以帮助他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通畅,赶紧拨打急救电话。
热衰竭通常也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劳动的过程中发生,如果发病,会出现血循环机能衰竭的状况,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大量出汗、呼吸急促、皮肤变凉,血浆和细胞间液量减少等。不过,体温是正常的。经常坐办公室的白领容易热衰竭,这是人长期依赖空调导致耐热能力下降的原因。如果发现热衰竭患者,要立即送往医院。
热射病是这三种重度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甚至可导致死亡。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热射病容易发生在重体力劳动者和汗腺缺乏者身上,如果环境温度过高也易发生。
高温天气怎样健康生活?
在酷暑时节,上班族需要每天早出晚归,这时就必须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老年人和小孩应该尽量在一天中温度相对较低的时段出门。除了严防中暑,还要警惕容易在夏季出现的其他疾病。
可以多喝一些有祛暑功能的饮品,比如一些功能性饮品,还可以多喝一些绿豆汤,多喝水,出汗特别多的时候可以喝淡盐水。还可以饮一些绿茶,但是喝茶时尽量不要空腹,且孕妇、儿童不宜饮茶。夏季还可以吃一些西瓜。黄瓜、苦瓜这些蔬菜里面有清热解毒的食药同源的食品可以吃,还可以煮一些绿豆薏仁粥、莲子粥,这些都是防暑的好食品。
但一些特殊人群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一时间段外出,比如老年人、婴幼儿这个时段要尽量避免室外活动。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副所长徐东群表示,这类人群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能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因为缺水也容易导致中暑。而且这类人群体质较弱,所以室内空调温度与室外的温差不要大于5℃,更不要长时间在室内开空调,而且入睡时应该关掉空调,空调使用时间最好开一到三个小时就停一段时间,并开窗通风换气。
如果必须要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包括穿浅色的、宽松的衣服,戴上太阳镜,用遮阳帽或者遮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