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为什么这么热?
文/记者 白竟楠
这几天在人们的朋友圈还有互联网上出现最高频的一个词就是热,西北热、华北热、江南热、华南热,就连东北也热,基本上是祖国山河一片红。今年真的有人们感觉到的这么热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今年热得更早,高温日更多
“还没入伏就热得受不了了!”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的确,与去年相比,北京的热不仅来得早,而且高温日数明显增多。在四月末的时候,北京的个别日子就已经突破了35℃,到5月份的时候,东北、内蒙地区出现了40℃的高温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分析,我国是受季风影响非常明显的国家,自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我国夏季主要雨带随着季风的加强以及副热带高压的自南向北推进:先是华南前汛期,然后是江南梅雨、长江中下游梅雨、江淮梅雨、华北雨季。8月中旬开始,季风减弱、副高南落,降水雨带及强度减弱,夏季开始向秋季转换。
在副热带高压的西部和北部边缘,南风和西南风携带的暖湿气流与北边的西风带气流(弱冷空气)碰撞产生对流降水,而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晴空、日晒,易出现高温。所以,这也是之前北方降雨、南方高温的原因。“今年北方前期的高温主要是西风带高压脊控制造成的,也有几天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向北伸展造成的,南方出现的高温是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结果。”艾婉秀说。
国家气候中心评估数据显示,7月10日至23日,在受高温影响的13个省份中,浙江嘉善以41.1℃拔得头筹。包括上海徐家汇(40.9℃),江苏常州、无锡、常熟(均为40.6℃)等,24个站点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此次南方的高温天气以闷热为主,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地面温度会逐步上升。
同时,在高压控制区也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目前副热带高压位于江南东部,强度较强,未来副热带高压还会再度西伸北抬,因此高温的范围将继续扩大。
(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与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不脱干系?
“每年夏天大家都在关注高温的情况,感觉夏天的温度越来越高,实际上,这的确跟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这样的高温可能会一年比一年严重,今年是这个地方热,明年是那个地方热,极端天气分布不均匀,这也与各个地方的天气系统配置密不可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说。
其实,关于全球正在变暖的趋势是不是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其实一直以来都有支持派和反对派争论不休。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气候研究中心教授刘征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表示,在所谓的全新世,也就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地质年代,全球气温一直在上升。然而,这一结论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肖恩·马考特2013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另外一项研究相矛盾,他们的结论是:全球从大约7000年前开始进入了一段降温期,直到工业革命人类开始大规模影响气候变化。但是,也有人认为,在人类存在的这段时间里,地球的升温并不异常。日本三重大学地球环境气候学教授立花义裕则指出:“高气压停滞造成的酷暑,长期来看是以1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发生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龙骅表示,北极海冰融化肯定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一方面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反馈过程:极地海冰覆盖面积越小,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就越少,吸收的热量越多,气候就会变得越暖,从而会使海冰的消融加快;另一方面,海冰对海洋大气间热量交换有抑制作用,海冰的减少会使太阳辐射直接进入海水,有利于海水吸收热量,加剧海洋和大气间的热量交换;此外,海冰生消所产生的潜热变化也很大。所以说,海冰面积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十分重要,对北极以外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也会有影响。
驱走闷热也要“等风来”
7月20日至21日,北京喜迎大雨,将缓解持续数日的闷热天气。不过,在这次“正经”的降雨之前,北京雨水其实一直未断,经常在深夜或清晨造访,有时这种阵雨强度还会很大,但是,它却不能让这一天的温度下降,反而让人们觉得这场雨像一场被泼下来的“沸水”。这是因为,这种降雨属于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无法改善北京整体的炎热状况。
什么是局部地区降水?以暴雨为例,从我国600多个国家基准站来说,如果某地周围连续5个站点出现暴雨,便可称作区域性暴雨。如果大片区域降水量低于50毫米,只是个别站点出现50毫米以上降水,便是局地暴雨。“北京的夏季降水比较充足,如果有局地冷空气或周围条件较好时会激发降水,但是降水完之后,整体气候环境没变。”牛若芸说。所以,要想改善整个北京的高温酷暑天气,靠局地降水是靠不住的,就像要赶走PM2.5一样,想赶走闷热的天气也要“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