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绝非“添个加号”
文/记者 赵天宇(实习)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9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视察无锡时提出建设“感知中国”,此后物联网一词在国内逐渐被人们熟知。而随着技术应用和时代的发展,如今,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互联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转变?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怎样才能互惠共赢?在物联网时代,企业的发力点又有哪些?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7(第十六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物联网行业专家、大数据及云计算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的眼中,它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高新民: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种新形态
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已经进入了物联网时代,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物联网本质上还是互联网,它是互联网的一个新阶段,物联网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与互联网是不一样的。
从数据方面来看,真正大数据产生是在物联网普及的基础上,虽然现在大数据也做得不错,但大多都是“人”的活动产生的,还没有真正到“物”的阶段,“物”产生的大数据量远远大于“人”产生的量,到那个时候互联网才会真正连接“万事万物”。
从企业方面来看,互联网上的独角兽企业基本上属于消费型互联网。现在进入物联网时代,而物联网应用的层级转向以消费者与个人、与企业并重而且融合的阶段。因此,从事物联网行业的企业未来可能并不是谷歌、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而恰恰是百年以上的传统的制造业,譬如美国的GE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等等。
从架构上来看,要支持“万物互联”,目前的互联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寻址、标识、解析、安全等,特别是安全问题。因此从互联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互联网在技术方同样面临着变革,在架构方面也需要一些创新发展。
姚健铨:物联网要更注重“物”的研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这两年国家在大力推行“互联网+”的概念 ,但实际上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转换,绝对不是“添个加号”那么简单,真正的物联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数据交换的全新网络,它基于物与物之间,联系物体和人以及物体和物体。
物联网未来在农业、交通、医疗、物流、工业、安防等许多行业中都可以应用。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发展,在诸如交通、医疗、家居等方面已经展现了一定的发展实力,也出现了一批技术优秀的公司。
物联网主要是基于物与物之间,没了“物”就不能叫做物联网,现在我们国家的互联网行业很火热,国家也很重视,但同样,不能忽视传统的制造业,否则物联网的发展就一定是没有实质内容的,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管瑞丰:物联网驱动社会“感知智能化”
百度云副总经理
若把现代社会从信息时代开始计算,可分为: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和物联网(IOT )AI时代,我们的生活从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逐渐过渡,如今,我们正进入物联网数据驱动的AI时代。
信息时代诞生了如IBM、微软等许多伟大的公司,信息化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都得到了提高。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互联网让连接变得简单,寻找信息变得高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相对容易。这个时代同样也涌现了一批互联网巨头,比如说国外的谷歌、Facebook以及国内的BAT等。互联网时代解决了人与人的沟通问题,却没有解决人与物的沟通问题,这就需要物联网时代去完善了。进入IOT时代,IOT技术、人工智能都得到了突破性地发展,IOT+AI解决了人和物的沟通问题,“万物唤醒”成为时代特征。如果把IOT时代和AI时代叠加叫做感知智能化,那么今天我们正在进入的就是“感知智能化的时代”。
如今,IOT已经成为驱动AI发展的新能源,有人认为数据更重要,有人认为算法更重要,我觉得都很重要,AI的发展一定是数据+算法,最后共同推动AI火箭的产生。
应宜伦:接下来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十年
博泰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
未来的5G网络,我认为应用最广的可能就是车联网、智能汽车。经过了物理交互和屏幕连接这两个阶段,下一阶段就是语音交互了,虽然现在方兴未艾,但是未来前景很广阔。我们常说复印机和邮件不一样,短信微信不一样,诺基亚和苹果不一样,因此说上一代的语音和这一代的语音也是有区别的,上一代语音技术是“假人工智能”,因为它只能识别已知的内容;比如说我要去香格里拉、去北大都能够识别,但如果问北京哪个酒吧的美女最多,它肯定就没法回答了,因为没有数据支持。
在物联网时代,人工智能靠的就是数据,没有数据就很难做出好的产品,今年正好是智能手机的十年,接下来必然会迎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十年。
李杨:物联网的大数据应用是发展方向
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特斯联科技技术副总裁
碎片化场景一向被认为是物联网发展的瓶颈,而我们说的基于物联网技术搭建的智慧城市,则力求通过布设在各种智能硬件作为数据入口,配合组网和大数据云平台,打通智慧社区、智慧办公等多维度应用场景,来有效解决物联网数据碎片化的问题。但这也对相关技术提出了要求,打通多场景必须支持大连接。“大连接”要求1平方公里做到100万个传感器联网,在一个应用了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智慧建筑内,目前布设几万台传感器是没问题的。加上最近我国加快制定5G标准,2020年之前应该能够落地,所以这方面的技术也即将跟上。
最重要的是,如何应用物联网的大数据。物联网能使智能硬件“双向通信”,从而产生交互控制,依据这些大数据进行机器学习,进而训练模型,可以实现反向控制终端智能硬件。在智慧城市中,在一个社区或写字楼等建筑物里的传感器和控制器上,有数万个设备点实时采集数据,这个数据是不断积累的。如何实现所有数据的融合,如何深挖一些痛点,则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比如从城市管理者角度来说,物联网云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可为城市管理者提高决策效率,帮助实现城市安防、群租房治理、设备监控、主动式的能源节约等多种刚需,使用物联网技术促进未来城市的发展,数据应用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温江涛:走出“孤岛”阶段,物联网发展才会渐入佳境
清华大学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内已经有非常多的应用,比如仓储与物流、健康与医疗、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方面。而且,相应的硬件、软件以及标准都逐渐成熟,朝着长期、深入、持续应用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正渐入佳境,而接下来最迫切的是,相关行业和企业要走出“孤岛”阶段,大家连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矩阵。要大家意识到联网的优势和好处,实现成本回收,收获数据分享带来的深入的好处,这样,物联网的发展道路才能走得更远。■